再說俞家莊,俞培公待信使走後,便安排大家先吃午飯,鄯麗華之事,暫放一邊。
午飯過後,俞培公便邀眾英雄豪傑出遊天子山。
一位叫孟柏的問俞培公,道:“在下孟柏,想請教培公,傳說天子山有一個天子台,天子台乃玉皇大帝之子下凡時休息之台,聽說如有人能上天子台上一坐,便會帶來許多運氣,孟柏在江湖中漂泊半生,從來都沒行過好運,想請培公帶我去天子台走一遭,如何?”
俞培公笑道:“此乃民間傳說,培公也未驗證過。”人群中有一叫龐海的人,也有叫他胖大海的,因他生得胖,龐和胖諧音。他高聲嘲笑道:“孟柏兄,就是叫你坐在真正的龍椅上,你也行不了好運,心直口快,易得罪人,怎的走得好運呢。”
孟柏道:“胖大海,休得取笑於我。”
兩人你來我往,相互貶低,其它人隻有笑笑而已,好多人都知道他二人是一對江湖活寶,孟柏愛偷,但十偷有九次不成,偷得一次,也是傾其所有,散金於饑民乞丐,自己有時連飯都吃不上,也得裝成腰纏萬貫的樣子。
胖大海倒是不同,他將自己打扮得十分光鮮,常出入於官幻富紳豪門之家,專門勾引那些高官的姨太太,富紳的千金小姐,他有一張英俊的臉和一張善辯巧舌的咀,三寸不爛之舌,常常令太太千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貪色更貪財,那些太太千金們大多都願獻出許多金銀財寶給他,胖大海得了金銀,先是周濟百姓,隻留少許供自己購買光鮮的服飾。他無論在哪裏,隻要住上十天半月,便有許多金粉佳人隨著他,他從不避諱,時常的帶著一幫女人走街串巷,談笑風生,他的行為雖為正直人士所不恥,但他有一顆致善之心,他的格言是“君子愛財,取之無道。君子行善,何計手段。”江湖中還是有許多人讚賞他的為善行為的。
孟柏提到天子台,其實許多人都想一睹它的真麵目,於是紛紛要求俞培公帶大家去看一回。
俞培公無奈,隻得對大家說:“既然大家都想去看看天子台,那培公就帶大家去吧。”
俞培公頭前帶路,沿一條崎嶇的羊腸小道,一路艱難行進,走了一個時辰,麵前出現了一座高山,俞培公手指高山道:“那就是天子台。”眾人看時,高山盡是懸崖絕壁,無路可行。孟柏見天子台就在眼前,心中卻打了一顫,悻悻道:“那是天子才能上得去的地方,我等凡夫俗子,豈敢苛求。”
大家與孟柏也有同感,其中一人卻與眾不同,你道是誰,是年紀最小的林無知。
林無知站在眾人麵前,道:“我可以帶大家上天子台。”
眾人愕然,俞培公道:“你有何辦法帶大家上天子台?”
林無知道:“無知八歲時就和父親上過天子台,從這裏再行一裏,繞過一個山嶺,便有一處天生橋,橫跨在山澗之上,過了天生橋,有一條小路,但極少人走,小路不過二三十丈遠,到了盡頭,有一洞,此洞極為幽深,洞中行得三百丈,便見一天眼,隻要爬上天眼,就到了天子台。”
俞培公道:“你父親是怎麼知道的?”
林無知道:“偶然,但我們並不知道那上麵的平台叫天子台,父親也是為尋藥才上去的。”停了一下,林無知又道:“要想爬出天眼,得做兩層木梯,第一層到達天眼中間部位,再一層就是天眼口了。”
聽林無知說有路可去,大家來了興致,林無知當頭,從腰間取下常年掛住的一把鋒利的彎刀,頭前斬斷荊棘雜草,為眾人開路,幾位年輕人亦加入進來砍荊棘雜草。
站在天生橋上望下看,底下是萬丈深淵,淵中雲霧翻騰。龍飛搬了一塊大石投了下去,過了好久才聽到石頭落入淵底沉悶的聲音。大家繼續開路,到達洞口,大家取了些幹樹枝,做了十幾支火把,再砍了幾條筆直的長樹,做了兩架梯子。
一切就緒,方才進洞,行了一段,便到了天眼處,幾個年輕人合力將梯子豎起,龍飛第一個沿梯而上,到了平台,又將第二架木梯拉了上去架好,沿梯上到天子台。
眾人陸續上了天子台。
天子台,有六七畝地大小,上麵沒有泥土,清一色的石頭,在台的中心,有一塊凸出的巨石,想必那就是傳說中,玉帝之子下凡坐過的地方。
天子台視野開闊,極目遠眺,天子鎮、俞家莊、黑虎莊和星羅棋布的大小苗寨盡收眼底,很是湊巧,黑虎莊就在天子台後山腳下,俞培公看後,十分歎服,怪不得黑虎莊隻要守住他南麵進莊大門,你就無路可進,原來它的三麵就是天子台這個天然屏障。他也很慚愧,自己對天下諸多名山大川都了如指掌,而在自家門口的地理環境競是如此陌生,實乃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