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落魄書生(1 / 3)

中洲大地,廣饒富庶,其東西北三麵是綿延無盡的山脈,南麵臨海,其中又以北麵大青山脈的奇、險、峻而最為有名,更有傳聞在這奇山峻嶺之中,有修仙問道之人在此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練就無上神通,以求突破自身的桎梏,羽化成仙。

自傳說出現以來,無數人踏遍深山,想要尋得仙蹤,學那修仙問道之術,雖最終沒有尋到仙蹤,但時常有人看到修仙之人禦劍乘風而去,於是仙人之說非但沒有冷淡下來,反而更多了許多傳說,吸引更多之人尋找仙蹤。

百年前在中洲這篇廣袤的土地上有著無數個國家,各國君王都渴望發動戰爭吞並實力弱小的國家來擴大自己的領地壯大自身,於是戰火燒遍了整個中洲大地,百年間,因為戰亂整個中洲大陸的人口銳減三分之一,土地荒蕪民不聊生。

百年後,實力弱小的國家通通被滅掉,形成了蕭、韓、魏三國鼎立的局麵,三國開始恢複農耕,修養生息。

一晃間距離那場曠世之戰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如今的蕭國經過幾年的發展,安定平和,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俗話說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所以盛世之下,多文人墨客,多辛辛學子,無數的書生十年寒窗苦讀,隻為考取功名,盡忠報國。

如今在大青山山腳下,有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而逃到這裏生活的難民,時間久了,便繁衍發展成了幾個不大不小的村落,他們男耕女織,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雖然戰亂已經過去多年,但是在這裏開枝散葉幾代人的村民已經將這裏當做了故土,即使如今戰亂已經過去,也選擇了繼續生活在這裏。

隻是他們明白孩子卻不能夠與他們一樣一輩子待在山裏麵朝黃土背朝天,所以村民們會將到了年齡的孩子送到十多裏遠的鎮上教書先生那裏讀書,以求能夠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這些孩子中,又以老蕭家小兒子文生最為聰慧,頗受教書先生喜歡,聽說已經過了鄉試,如今已經前往京都參加會試了,每當有人提起這讓自己在村裏臉麵大漲的兒子,老蕭都會高興的合不攏嘴。

隻是蕭文生前往京都趕考一晃眼已經過去了數年的時間,剛開始還時常托人捎封書信回來報個平安,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書信越來越少,直到最後音信全無。

這一年,蕭文生整整一年都沒有往家裏捎書信了,蕭老爹那原本會時常掛在臉上的笑容已經許久未見了,開始變得鬱鬱寡歡,沉默少言。

大青山的秋季是個多雨的季節,每到這時,都會時常下起蒙蒙細雨,且一下便是數天。

就如同今天一般,細細的雨給大青山脈蒙上一層朦朧的麵紗,使它如同蒙著蓋頭的新娘一般,神秘而又讓人心動。

在這朦朧的細雨中,有一個男子的身影,出現在山腳下的青石小路上,向著大山深處的方向步履蹣跚的走著。

這男子身穿一身青衫,腳上一雙滿是泥濘的布鞋,一副風塵仆仆的模樣,頭上一隻烏木發簪將頭發隨意的束了起來,卻有那麼幾縷不安分的垂了下來,被細雨打濕,有淘氣的水滴沿著這幾縷頭發向下滑落。

這男子相貌雖說不上英俊,但是身上卻有一股書生的儒雅之氣由然而生,必定是常年讀書而形成的氣質。

遠遠看去,這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臉色有些蒼白,下巴有著青色的胡茬,身後背著個書簍,一把油紙傘靜靜的躺在書簍中。

書生手中握著一個不大不小的酒壇子,每走一會,都會喝上一口。

一雙迷離的雙眼分明已經有了幾分醉意。

看樣子,這應該是一個落榜歸來的書生。

這書生抬起右手用衣袖擦了擦額頭上就要滑落的雨水,向著前方望去,眼前的路熟悉而又陌生。

幾年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不知道家中父母可好?鄉親可好?

隻是……,哎,這書生重重歎了口氣,臉上充滿了無奈的神色以及一絲不甘。

“我還有何臉麵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