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細節重建我們的村莊(1 / 3)

人的一生離不開選擇,而選擇意味著取舍。有時舍恰恰是讓你有時間去思考,去發現。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沒有動筆,而是琢磨著如何突破以往的“自我”寫作。有一天,我兒子問我童年是怎麼樣的時候,我的心為之一顫,仿佛一張張黑白照片濕漉漉地從洗片液裏打撈出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我們這一代的人與其說是一個人的,還不如說是大家的。我們這一代人雖然缺少物質的滿足,也缺少父母潛心的管教與培養,但我們一點都不孤獨。童年中的我們也許並沒有在意過自己快不快樂,而且那時的快樂與不快樂也不會留下什麼影響。但現在回想起來跟自己的兒子一比,發覺我們的童年是非常豐富的,因為是屬於整個村莊的。這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一個話題,於是我便有了一個寫作的動機與目標。

謝誌強:你童年的村莊記憶,我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正是由一係列不起眼的細節凝結,進而,你的筆觸深入一個村莊的內部,日常生活中,輪回裏,那被沉甸甸的文化浮現出來,有約定,有禁忌,有敬畏,有和諧,我能看到一個表象與靈魂的村莊的生存狀態——那時的村民怎麼過日子,過著什麼日子。特別是其中的細節。當我們回憶過去時,我們往往回憶起的是細節。你用細節重建了一個鄉村的村莊。相比過去的創作,這組散文中,你對細節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敏感。你來談一談如何發現、使用細節的吧。

幹亞群:散文的美在於從生活的底部尋找深度,於細微處發現具象,正如佛教中所說的“一葉一世界”。對我而言,是一村一世界。盡管散文需要自由,但她又必須介入生活,而且得拉開了一定的時間後才能看清一些東西。大人那時無暇顧及我們,他們忙於參加生產勞動,我們這些人三五成群遊蕩在村子裏,村莊的一部分屬於我們,我們也屬於村莊的一部分。我們慢慢地記住了村莊裏的一些習俗與民俗,沒有想過要學會繼承,但很用心地去遵守這些習俗與民俗的約定、規矩,為的是免去大人的嗬斥與挨打。

我寫這組散文的時候相比以往的寫作,要來得輕鬆與自由,因為我對自己的童年生活與村莊很熟悉,這些熟悉建立在那些細節上。可以說,這些細節組合著我們的童年,也支撐著我們的村莊,它們一點一滴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有意思的是,我們的年齡還不會思考,但我們的眼睛卻讓我們發現很多真實的細小,這完全異於大人的視角。不敢說這符合藝術創作需要的“純白”胸臆,不過,這確實是我在找童年時得到的一個心得。所以,我在文中使用了很多細節,以細節代替語言的雕琢,用細節豐富文章的立意。

人的一生離不開選擇,而選擇意味著取舍。有時舍恰恰是讓你有時間去思考,去發現。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沒有動筆,而是琢磨著如何突破以往的“自我”寫作。有一天,我兒子問我童年是怎麼樣的時候,我的心為之一顫,仿佛一張張黑白照片濕漉漉地從洗片液裏打撈出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我們這一代的人與其說是一個人的,還不如說是大家的。我們這一代人雖然缺少物質的滿足,也缺少父母潛心的管教與培養,但我們一點都不孤獨。童年中的我們也許並沒有在意過自己快不快樂,而且那時的快樂與不快樂也不會留下什麼影響。但現在回想起來跟自己的兒子一比,發覺我們的童年是非常豐富的,因為是屬於整個村莊的。這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一個話題,於是我便有了一個寫作的動機與目標。

謝誌強:你童年的村莊記憶,我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正是由一係列不起眼的細節凝結,進而,你的筆觸深入一個村莊的內部,日常生活中,輪回裏,那被沉甸甸的文化浮現出來,有約定,有禁忌,有敬畏,有和諧,我能看到一個表象與靈魂的村莊的生存狀態——那時的村民怎麼過日子,過著什麼日子。特別是其中的細節。當我們回憶過去時,我們往往回憶起的是細節。你用細節重建了一個鄉村的村莊。相比過去的創作,這組散文中,你對細節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敏感。你來談一談如何發現、使用細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