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笛:而且我們有這種公共監督——媒體的批評。這個行業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很少有人會把家裏去世了老人拿出來說事兒。死了就要風光大葬,中國的傳統嘛。
郎鹹平:就是因為你要替家人風光大葬,結果民營企業家進來之後大坑你一把。
王牧笛:而且媒體最多就在清明節那幾天做一點“時令性”監督。就像咱們春節的時候聊春運,六七月份聊高考。隻有清明節期間,媒體才會說“殯葬業暴利”啊。
郎鹹平:這個太嚴重了。舉個例子:湖北荊門市有一家民營企業叫華達。透過當地民政局買斷了唯一的公墓和殯儀館的20年經營權,最後喪葬費用一路飆升。從它買之前的1500塊的墓穴價格到現在的7800塊,有的墓穴價格炒到11萬元。更有意思的是,它是白紙黑字的與民政局這麼簽訂合同,“華達公司在荊門城區內享有殯儀館、公墓獨家經營使用權20年。民政局不得以任何理由開設和批準第二家殯儀館和公墓。”而且華達公司還要求民政局成立一個由他們自己負責荊門市殯葬管理服務中心。
王牧笛:就是說民營企業來要挾政府的部門,開一個中心由自己全權負責。
郎鹹平:綁架政府,到最後由全部老百姓買單。還有重慶有個劉添財,掘寶成功。首先托管了重慶的“安福堂、天福堂”兩家殯儀服務公司,然後又托管了包括火化業務的重慶市屬的江南殯儀館,市政府兩家殯儀館之一它都拿去了。短短兩年之間上市了,而且首日漲幅44%。四天翻了四倍,毛利率72%。這家殯儀館托管的第二年,火化平均收費就提高了7%左右。這家公司2009年的收入達到2000萬元,實際成本120萬。確實比房地產要暴利,而且它向南岸民政局上繳的管理費高達680萬,所以這個被稱作“殯葬業的改製排頭兵”。
熊浩:玄機就在這個680萬裏麵。民政局通過改製博得了政績,又賺了很多錢。
郎鹹平:而且這個事情全國各地都是一樣的。民營企業會勾結村鎮還有民政局在荒山上買一塊地,差不多5萬塊錢一畝就買下來了。然後再綠化、貼上大理石,搞得漂漂亮亮,大概一畝20萬。可以賣350個墓,一個墓一萬塊就是350萬,那回報率是400%。
王牧笛:教授說的還是比較正規的墓地。民政部做了一個統計,正規的墓地隻有一半,還有一半公墓身份很複雜,搞不清楚是哪兒來的。但是也是在民間占有很大市場。
郎鹹平:資料顯示出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很多高科技企業也開始做這個玩意兒了。舉個例子:最近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叫做金科數碼。IT企業也宣布與上海福壽園的母公司中福實業簽訂備忘錄,準備在內地發展殯儀業務。還有日本的心網株式會社也希望借道上海福壽園進入中國大陸搞殯葬事業。
王牧笛:人類最古老的一個行當,現在迅速開始信息化現代化。
熊浩: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每年死亡有八百多萬,這個肯定是非常大的市場。等於有兩百五十多億的市場份額。
王牧笛:這個產業鏈在很多衍生環節是最賺錢的,但是這些地方現在還有霸王條款。八寶山殯儀館的霸王條款明確規定:死者家屬是不能在外麵買骨灰盒的,必須得在八寶山殯儀館買。
郎鹹平:因為他怕外麵買的骨灰盒質量不好,萬一破了,骨灰撒一地掃起來麻煩。這是什麼話嘛!而且這個殯儀館提供整條產業鏈的整合,我們製造業做不成產業鏈整合,地溝油做得成,殯葬業做得成。
王牧笛:從太平間一直到殯儀館、火化場,最後埋葬。
郎鹹平:追思、火化、骨灰寄存、殮葬等等一條龍服務,多麼高效,值得我們工業去學習。
王牧笛:而且在這個產業鏈當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強大的利潤增長點,每一個環節都能摳出錢來。在社會學領域來講,殯葬是一種儀式。但是在經濟學麵前,這社會學怎麼變得非常狼狽不堪呢?傳統的社會意義在經濟麵前馬上黯然失色。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23274/1480847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