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一種行狀,可以描述人們的所思所想,涵蓋人生的經驗、過往的回憶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洞見。總之,一書在側,或放案頭,或在手邊,或在車裏,人生便會更豐富、更有趣、更多樣,不會孤單。你會和書中的人、寫書的人、看書的人一起經曆,一起成長。然而,書中所展示的人生遠不及現實豐滿。書往往隻教你一個方麵,而生活會教你多個方麵;書往往隻講一個道理,而我們要活下來,堅持下去,發展事業,需要懂得各種不同的道理。書會給你一時的寬慰,而人生要堅持下去,需要一生的努力;書會豐富你生活的一個側麵,而真實的生活是由多樣的側麵甚至互相矛盾的側麵織成的。
放下書,我們還要回到現實中來。在現實中,我們發現很多道理和書裏的教育是相反的。比如說,人生需要進步,但更多的時候需要退卻。如果人生一味地進步,一味地直線發展,一味地馬不停蹄向一個目標前進,而中間沒有停頓,沒有迂回,沒有退步,甚至沒有失敗,那麼這樣的世界是不完整的,這樣的人生是不精彩的,這樣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
人生需要勇敢,我們往往把勇敢當成唯一的標準,一種鼓勵的方向。然而,我們時不時會產生一些懦弱的心理。我們會在強權麵前表現出懦弱,會在突然臨至的災難麵前表現出懦弱,會在不可知麵前表現出惶恐和懦弱,還會在一係列無奈中表現出最終的懦弱。所以,隻知道勇敢其實是不夠的。
人生需要很多熱鬧的場景,需要豐富,需要溫暖,需要互相支持,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鼓勵,需要在人群中得到很多褒獎和讚許的目光。然而,實際上,人生也需要寂寞和孤獨,需要安靜地審視自己,需要在寂寞中品味,感受熱鬧之後的真實。有人說孤獨是你想找別人,別人卻不理你,而寂寞是別人要理你,你卻不希望別人來打擾。無論是孤獨還是寂寞,都是要讓一個人體會世界,這的確也是一種很美好的需要。
人生需要浮華,需要成功,需要被成功包裹的誇大的讚美,這是一種生活在虛榮中的快樂。但是,人生也需要質樸,需要退去浮華之後的最真實的堅強,需要完全不加修飾的自然的生活。當你褪去了官服、華服之後,你穿著寬鬆自然的衣服四處溜達,然後在躺椅或沙發上悠然地吹著自然的風,這種真實的生活會讓你感到更多的自在。
人生需要獲取,更需要施與。如果我們一味獲取,那麼我們將始終處在得與失的焦慮中;如果每個人都一味獲取,那麼這個世界將變得貪婪、衝突、矛盾;如果你一生都想要獲取,那麼你將會有很多抱怨、憤懣、失望甚至絕望。當你學會施與,感到給予是一種快樂的時候,你會發現獲取其實不是那麼重要,需要獲取的東西並不多。當你有能力施與的時候,你的價值恰恰在於你能幫助別人;當你被需要的時候,你本身便在發光,生命才更閃耀。
人生需要活著,需要生命,需要長壽,但有時候也需要死亡,需要戛然而止。我們不能安排自己什麼時候來到這個世界,也不能安排什麼時候離開,因為我們要死很久,所以要好好活著。如果不能體會死亡帶來的生命價值,就往往會忽視活著的真正意義。
人生需要探索未知,也需要放棄已知。對未知的探索,除了證明科學的能力、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或者滿足人類對社會的好奇心外,也表明了我們對現實的無奈。很多事情,我們不是不知,而是知道得太多。不知和未知固然使我們焦慮,而已知卻使我們無奈、痛苦、絕望。所以,學會放棄,減少信息對我們造成的壓力,使自己處於無知的狀態,這恰恰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輕鬆、快樂、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