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最後的戰鬥(1 / 3)

隔一天後,當康熙再次向皇子們發表講話時,終於直接道出了他心中的“畏懼”:“眾阿哥,你們都必須清楚,朕是你們的君父,朕如何降旨,你們就如何遵行,這才是做臣子的正理。如果你們記不住這一點,那麼將來朕躬考終(即去世),你們必定會將朕扔在乾清宮內,然後再為爭奪皇位而束甲相爭。”

康熙從來以硬漢形象示人,無論三藩之亂還是三征噶爾丹,都沒讓他皺過眉頭,但發生在宮廷內部的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沒多久,就已經讓他有了力不從心之感——過去與他廝殺的是外姓敵人,輸了可以再來,贏一場則意味著離勝利的終點更近一步,但如今向他衝來或倒在他麵前的,卻是一個個皇子,與彼作戰,無論輸贏都仿佛在一點點地吞噬他自己的血肉,而勝利也逐漸變得遙不可及。

素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康熙越懼戰,硝煙反而越無消散之跡象。1708年11月26日,康熙從三皇子胤祉口中意外得知,他的牧馬場有一個蒙古馬夫,還是個喇嘛,名叫巴漢格隆,此人自幼學醫並懂得巫蠱之術。據胤祉說,皇長子胤禔曾把巴漢格隆和另外兩名喇嘛召去,用於鎮魘廢太子胤礽。

康熙拍案而起,立即下令鎖拿胤禔的護衛嗇楞、雅突,並派人對胤禔鎮魘一事進行審查,審查結果表明胤祉所奏屬實。28日,辦案人員進入胤禔府搜查,在中庭園內的共十處地點,掘出了喇嘛所用的大量鎮魘物。接著,胤禔在看守胤礽期間迫害其從人的罪行也被牽出:胤礽所屬的所有匠人被胤禔盡行收去,又加以苦刑,匠人們忍受不了,有的逃亡,有的被逼上吊自殺。

鎮魘案以及張明德案,兩案一前一後,揭示出了許多足以令康熙心驚肉跳的內幕。他這才知道,原來皇子們為爭儲早已形成各個敵對派別,他們相互之間也都準備了暗殺和反暗殺計劃。胤禔對此最為熱衷,除隨從外,他專門招募了一批職業暗殺高手,可以隨時用於暗殺敵對派,他自己為防刺客,晚上都緊鎖房門,還讓護衛用木板將其臥室的窗子全都堵住。可以想見,胤禔當初沒有立即接受張明德的刺殺建議,不是對之不感興趣,而是他本身就有這方麵的計劃及其資源。

明珠派瓦解後,胤禔自成一黨,不僅獲得了朝中一些大臣、侍衛、太監的支持,而且八旗軍中也有佐領和官兵效忠於他,按照康熙的了解,是全國“各處俱有”他的人。胤禔黨不僅僅與胤礽及其他反對派作對,也嚴重威脅著皇權——在胤禔的唆使下,一直都有三四名太監或一兩名侍衛,在偷偷地監視康熙,甚至還有一種說法,在胤礽被拘禁後,胤禔曾擅自將天津鎮的部隊調至古北口外,其意莫測。

康熙自與鼇拜集團角鬥起,便對監視他本人以及朝中兵權分外敏感,胤禔所為正好觸及了這一敏感點,他對此心有餘悸,想到若未加提防,胤禔會不會趁自己出京之際,假冒孝惠太後的旨意或自己的密旨發動政變,“肆行殺人,猖狂妄動”?同時他也慶幸及早看穿了胤禔的真麵目,使其上位的陰謀未能得逞:“胤禔秉性急躁、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隔一天後,當康熙再次向皇子們發表講話時,終於直接道出了他心中的“畏懼”:“眾阿哥,你們都必須清楚,朕是你們的君父,朕如何降旨,你們就如何遵行,這才是做臣子的正理。如果你們記不住這一點,那麼將來朕躬考終(即去世),你們必定會將朕扔在乾清宮內,然後再為爭奪皇位而束甲相爭。”

康熙從來以硬漢形象示人,無論三藩之亂還是三征噶爾丹,都沒讓他皺過眉頭,但發生在宮廷內部的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沒多久,就已經讓他有了力不從心之感——過去與他廝殺的是外姓敵人,輸了可以再來,贏一場則意味著離勝利的終點更近一步,但如今向他衝來或倒在他麵前的,卻是一個個皇子,與彼作戰,無論輸贏都仿佛在一點點地吞噬他自己的血肉,而勝利也逐漸變得遙不可及。

素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康熙越懼戰,硝煙反而越無消散之跡象。1708年11月26日,康熙從三皇子胤祉口中意外得知,他的牧馬場有一個蒙古馬夫,還是個喇嘛,名叫巴漢格隆,此人自幼學醫並懂得巫蠱之術。據胤祉說,皇長子胤禔曾把巴漢格隆和另外兩名喇嘛召去,用於鎮魘廢太子胤礽。

康熙拍案而起,立即下令鎖拿胤禔的護衛嗇楞、雅突,並派人對胤禔鎮魘一事進行審查,審查結果表明胤祉所奏屬實。28日,辦案人員進入胤禔府搜查,在中庭園內的共十處地點,掘出了喇嘛所用的大量鎮魘物。接著,胤禔在看守胤礽期間迫害其從人的罪行也被牽出:胤礽所屬的所有匠人被胤禔盡行收去,又加以苦刑,匠人們忍受不了,有的逃亡,有的被逼上吊自殺。

鎮魘案以及張明德案,兩案一前一後,揭示出了許多足以令康熙心驚肉跳的內幕。他這才知道,原來皇子們為爭儲早已形成各個敵對派別,他們相互之間也都準備了暗殺和反暗殺計劃。胤禔對此最為熱衷,除隨從外,他專門招募了一批職業暗殺高手,可以隨時用於暗殺敵對派,他自己為防刺客,晚上都緊鎖房門,還讓護衛用木板將其臥室的窗子全都堵住。可以想見,胤禔當初沒有立即接受張明德的刺殺建議,不是對之不感興趣,而是他本身就有這方麵的計劃及其資源。

明珠派瓦解後,胤禔自成一黨,不僅獲得了朝中一些大臣、侍衛、太監的支持,而且八旗軍中也有佐領和官兵效忠於他,按照康熙的了解,是全國“各處俱有”他的人。胤禔黨不僅僅與胤礽及其他反對派作對,也嚴重威脅著皇權——在胤禔的唆使下,一直都有三四名太監或一兩名侍衛,在偷偷地監視康熙,甚至還有一種說法,在胤礽被拘禁後,胤禔曾擅自將天津鎮的部隊調至古北口外,其意莫測。

康熙自與鼇拜集團角鬥起,便對監視他本人以及朝中兵權分外敏感,胤禔所為正好觸及了這一敏感點,他對此心有餘悸,想到若未加提防,胤禔會不會趁自己出京之際,假冒孝惠太後的旨意或自己的密旨發動政變,“肆行殺人,猖狂妄動”?同時他也慶幸及早看穿了胤禔的真麵目,使其上位的陰謀未能得逞:“胤禔秉性急躁、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