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追溯到兩千五百年前的華夏大地。
周王朝經曆了數百年輝煌,無可奈何地走向衰落,天下諸侯如同脫韁的野馬,在權勢、土地、財富、榮耀、美女的誘惑下,紛紛扛起爭霸稱雄的大旗,一時間群雄逐鹿,烽煙四起,中華文明進入了史學家稱之為春秋戰國的時代。
這是一個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文薈萃、群雄並起的時代。諸侯割據導致了四分五裂、兵戈喧囂,但紛紛興起的變法圖強卻大大促進了經濟繁榮和社會變革;國與國的戰亂紛爭無疑帶來了動蕩不安和無情踐踏,但各個階層的不同訴求,卻激發了人們空前的思想解放和實踐熱情。
亂世出英雄,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實業家橫空出世,讓這個悲劇的時代成為一個英雄的時代。且不說諸子百家中的老莊孔孟如何影響甚至綁架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也不說《孫子兵法》還至今應用在現代化高科技戰爭,隻要看一看活躍在當時政治舞台上的管仲、百裏奚、晏嬰、伍子胥、張良、蘇秦、商鞅、韓非子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傑出人物,就已經讓後世的人們歎為觀止了!
本書的主人公範蠡(讀作li),就是這樣一個堪稱偉大的千古奇人。他在成就了一個國家霸業的同時,毀滅了另一個國家;他在無人企及的官位上悄然隱退,攜美女西施泛舟五湖;他善於賺錢、富可抵國,卻絲毫沒有為富不仁的詬病;他本是肉身凡胎,卻最終走向神壇,成為受人香火的“文財神”。他輝煌的功業、卓絕的智慧、耀眼的人格、傳奇的愛情,所有因素疊加在一起,非但超越了當時的英才俊傑,而且在數千年中華文明史上隻此一人!
可是,小時候的範蠡,卻是一個不大受人待見的小瘋子。故事就從這裏開始吧……
***
楚國宛城,是一處三麵環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的戰略要衝,這裏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物產豐饒,經曆過一次次兵戈鐵騎的喧囂、人文經濟的交融,如今在強大楚國的統治之下。這裏的百姓雖然無法擺脫生活的艱辛和貧困,承受著貴族和官府的無情盤剝,隨時會麵臨戰亂紛爭的不安,但他們熱愛這片生生不息的熱土。
宛城三戶邑,有一戶姓範的平民農家,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這個地方,隻知道祖輩都是最普通的平民,沒有人做過官,沒有人享過世祿,一家人靠著祖上傳下來的幾畝薄田勉強混個溫飽。
十多年以前,範家的小兒子呱呱落地,小家夥眉清目秀、機靈可愛,給這個貧困人家帶來了歡樂和生機,同時也帶來了憂愁和負擔。老範特意請教了村子上一個有點學問的老者,給這個孩子取了“範蠡”這個名兒,這個字兒看起來複雜,意思卻很簡單,指的就是“勺子”。範蠡的父母覺得這個名字不錯,有了勺子就可以挖米舀水了,起碼不會餓著肚子。
誰知這小家夥卻成了父母的一塊心病。他小時候還算頑皮可愛,可是長到六、七歲的時候,父母親卻發現,這個孩子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有點瘋瘋傻傻。他整日裏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常常獨自坐在那裏發愣發呆,嘴裏不知自言自語著什麼,偶爾活躍的時候卻上躥下跳,東遊西逛,不知道他在忙些什麼,說出的話也常常是不著邊際、不知所雲。
白天,他對著天上的雲彩發呆,媽媽喊:“蠡兒,快來吃午飯吧,你在那裏看什麼呢?”範蠡答:“媽媽,我在看那朵雲,那裏麵應該有一個神仙爺爺。”
夜裏,他對著滿天的星鬥發呆,哥哥範孟喊:“蠡兒,快來睡覺,你在看什麼呢?”範蠡答:“哥哥,我在找那顆星星,好幾天都不見了,也不知它跑哪兒去了?”
站在路邊,他對著一棵大樹自言自語,下地歸來的父親看見了,走過去說:“蠡兒,你在這兒幹什麼呢?鐵蛋和二狗他們在村頭玩的正歡呢,你去也玩一玩吧。”範蠡答:“好吧。”
來到村頭,二蛋子他們正在玩“趕球球”的遊戲,一人持一根木棍,追著一塊石球瘋搶,不時傳來興奮的喊叫聲。範蠡站在那裏呆呆的看著,這時候二狗停下來,對他招手喊道:“小瘋子,快去拿根棍子來一塊玩兒吧!”範蠡說:“你們玩兒吧,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