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兒姓“鄭”(1 / 2)

大仙兒姓“鄭”,是我!

2015年的夏天的味道,是沮喪,是萬幸,是勇氣,是向往。那一年,大仙兒第二次參加了高考。

大仙兒記得考數學的那天下午,湖南的一場傾盆大雨硬生生的把她油紙傘的竹篾給打斷了,那天考場上的大仙兒是**的。雨,就那麼一陣,可大仙兒覺得,這雨來得不是時候,不然她怎麼會連那道最簡單的三角函數都沒算出來?大仙兒想,二戰高考也怕是要涼了吧?

出分的那天,大仙兒早早的結束了輔導班裏的兼職,飛奔的跑回家,守在電視旁,盯著“湖南經視”,拽著個遙控器的手還有點微微的發抖。其實家裏人很早就開始安慰大仙兒,說考不上算了,本科,專科哪有多大的差別,去哪兒讀不是一樣的呢?大仙兒其實有時候也安慰自己!可是如果失敗都可以用安慰來掩飾的話,那還要成功幹嘛?

QQ班群裏的消息嘀嘀個不停,查分前幾天就有人煞有其事的發了個湖南高考文理分數的圖片——裏麵文科二本分數線480分,並且那人十分篤定的說,這和真正的分數線差不了幾分。很多人都不太相信,畢竟縱觀近十年的湖南文科二本分數線什麼時候低過500分的?大仙兒其實也不太相信,可卻還是莫名的期待,直到主持人公布文科二本分數線為481分的時候,大仙兒才鬆了一口氣,因為考完後大仙兒自己估了分,分數應該在490左右,果不其然大仙兒最後的成績是494。494分,好嗎?自然是不好的,大仙兒的目標在複讀前就定在了東北某所985、211的重點高校,而且明明最後的一次模考,大仙兒的分數也是一本以上。可是還能怎麼辦呢?需要表現得有多麼難過嗎?能考上二本不就是老一輩口中的“考上大學”了嘛,大仙兒又沒那麼死腦筋,她也能想得開。

大仙兒的心打小就是野的,雖然她愛這片孕育了自己十七年的故土,可是她不願自己一直被“拘禁”在這不足兩萬平方公裏的小城,就像她深愛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卻也不願一輩子被他們以“愛”的名義裹挾,大仙兒決定,她要從大學開始,開眼看世界!媽媽知道大仙兒誌不在“沅江小城”,但她還是試探性的告訴大仙兒希望大仙兒的誌願能填寫在小城當地的二本院校,還好上蒼保佑,大仙的分數還夠不著那個學校,媽媽想讓舅舅幫忙找找關係,還好,也沒有找到什麼所謂的關係。於是,填寫誌願的主動權全部交到了大仙兒的手上,於是,大仙兒也即將離家三千多裏。

大仙兒本是一心想去東北的,可是她的分數限製了她部分的選擇權,權衡之下,大仙兒選擇了塞北,慶幸的是塞北也容納了她。大仙兒從初中就立誌做個小文青,所以她經常叼著根筆,拿幾個草稿本用訂書機訂在一塊裝作“文集”,在那上麵潑墨揮毫,偶有得意之作還會在文後署上:大仙兒著。也因此,大仙兒一直認為如果讀大學,那麼一定隻有“漢語言文學專業”才適合自己,可是當大仙兒身邊包括大仙兒在內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大仙兒會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時,她選擇了曆史學。造化弄人,塞北的那所學校在湖南當年並不招收“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其實大仙兒在現實的選擇上並不糾結,雖然看起來她愛曆史不如愛文學來的那麼熱切,但是她相信“文史不分家”,這是她的一位老師告訴她的。盡管後來經實踐證明“文史”的家還是隔得挺遠的,但木已成舟,這時的大仙兒已經不在乎了亦或者說是早已丟掉了那一身文青範兒,提筆也難以成行更不用說成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