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巧的是,整部戲的最後一組鏡頭是成仙之後的段皇爺和歐陽鋒的那場大戰,張鐸扮演的黃藥師在那組鏡頭中基本隻是作為背景出現。所以才下飛機的張鐸根本不需要調整狀態,直接換上戲服,做出被歐陽鋒點穴的樣子,就開始看戲了。
整段打鬥過程可以說是極盡惡搞之能事,石天佑扮演的歐陽鋒擺出一個姿勢說:“九陰真經第九重,萬佛朝宗!”
“哎,等一下,你想唬我啊,萬佛朝宗是如來神掌裏麵的!”扮演段皇爺的溫庭旭醒悟道。
“我就喜歡用!”石天佑一副你能拿我怎麼樣的表情。
“你喜歡用就行啊,好,那你看我這一招,霹靂雷電金剪刀,自摸滿貫對對碰!”溫庭旭很神經地擺出幾個動作,做完之後還衝石天佑揚了揚下巴。
石天佑很猥瑣地來了一個“我加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丟,萬佛朝宗”說罷衝向了溫庭旭。
“假動作太多了,先打紅中,再打一筒,卡三不要,再去四條。玩的興起,再來四圈,杠上開花,自摸落地。”
一場癲狂惡搞的打鬥下來,劇組裏的人沒有不笑的。害的顧宗令不停地跟大家強調,立馬拍完,回家過年,要不大家就在影視城裏看春晚吧,眾人才收斂許多,直到晚上十點多時,才把所有的戲份拍完。
當顧宗令喊出最後一個“過”時,興奮的眾人把戲服脫下來扔到半空中,不停地歡呼“殺青了,殺青了,回家過年啦!”
金玉堂則帶領一幫劇務帶來香檳和啤酒,直接在片場就開喝了。明天就是除夕,大家思家心切,都沒有開殺青酒會的念頭。今晚鬧一鬧,明天就各自散去了。
張鐸隻喝了一點酒,看看表快十一點,就先回酒店,回去還要上傳《佛本是道》呢。他現在每天更新《倚天屠龍記》五千字,《佛本是道》六千字。
《倚天屠龍記》的日更字數下降之後,雖然有部分書迷表示不滿,但多數人都能理解。加上小說情節曲折,故事進行到中後期,從前的一個個伏筆紛紛照應,精彩的段落接踵而至,有如驚濤拍岸,一浪強過一浪,令人目不暇接,大呼過癮。讀者們看的爽,對張鐸的怨氣,也就沒那麼大了。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後期的作品,功力相當成熟。書中刻畫了許多性格各異的江湖人物,無不形象生動,個性鮮明,是福是禍,均自性情而生,絕非正邪是非所能一言以蔽。
書中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各家精髓不露痕跡地化入筆下的人生情事,不動聲色地衍生開去,自然而從容。全書語言流暢練達,結構宏大而又精細,情節跌宕起伏,錯落有致,故事發展往往出人意表而又從容不迫,算是新派武俠小說中難得的經典之作。
時至今日,便是那些研究純文學的人也開始正視張鐸的存在,時不時地有人在報紙上發表有關《天龍八部》和“射雕三部曲”的書評。
鬆江省作家協會的副會長劉景成前不久在《鬆江晨報》上發表關於《射雕英雄傳》的研究文章,稱它的總體結構是三線兩書,民族線、江湖線、個人線,《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
民族線上,孟南星的小說善於把故事置身於紛繁複雜的曆史的大背景中,其中南宋、金和蒙古相互對抗,郭靖、楊康的名字裏就有一種民族意識;江湖線上,以華山論劍中的五絕為最,其他按照門下弟子間的爭鬥展開;而個人線就是郭靖從一個普通的少年成長為一代大俠,以及和黃蓉的愛情經曆了。
至於兩書則是郭靖和完顏洪烈爭奪的《武穆遺書》,暗線則是五絕間爭奪的《九陰真經》了。可以說沒有這兩部書,好多情節都無法展開。
劉景成在報紙上盛讚張鐸,認為他的書,第一好的是結構,故事脈絡宏大而不散亂,在文壇上少有人能及。情節一個接著一個,連綿不斷,層出不窮。雖然讀者看的眼花繚亂,可在嚴謹的結構框架下,卻是前後貫通,渾然一體,在通俗小說界可稱第一人。
第二好的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特別是現在連載的《倚天屠龍記》,雖然情節的離奇程度上超過了《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可在人物的真實性上,卻更貼近生活。
主人公張無忌從來就不是一個能做大事的人,他一生總是被別人影響,受環境支配,優點雖多,缺點更是不少,更像我們身邊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