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的一幹私營書店在內心深處未嚐就不希望萬盛圖書被扼殺。鬆江人民出版社雖然霸道,可跟他們沒有利益之爭。可萬盛圖書網上書城的存在,卻是的的確確影響到他們利益了。
可他們卻拒絕不了萬盛圖書開出的條件,那就是先拿貨,後付款,賣不掉,可以返,完全不用承擔壓貨的風險。這幾天濱城的私營書店在銷售上都受到了影響,而張鐸的書又是出了名的暢銷,若是從萬盛圖書拿一些貨過來賣,好歹能彌補一些損失。
萬盛圖書說的明白,這種優惠隻對濱城的私營書店開放,你要是外地的人弄一個門麵,從萬盛這拿了書,賣完之後卷簾門一拉,我們萬盛去哪找這人啊!
商場上爾虞我詐,這隻是最簡單的騙術,卻也是真實發生過的。如果說這個世界的出版行業中,批發商和出版社之間還存在個尾款賬期的話,私營書店從批發商處拿貨,從來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進多進少全在自己,要是進多了賣不出去,那也怪不得別人。賣不掉在返貨的事情卻是想都不用想,這不是他們能享受的待遇。
所以萬盛圖書的優厚待遇一經拋出,就有好幾個書店心動,隻是懾於鬆江人民出版社的警告,沒人敢率先行動。待到文華書店把《神雕俠侶》和《亮劍》上架後,濱城這些私營書店才開始陸續進貨,鬆江人民出版社對萬盛圖書的封鎖,才算被打破。
相對於萬盛圖書公司其他人對網上書城取得成績的沾沾自喜,張鐸的認識卻是十分清醒的。他前世重生的那個時候,雖然單位每天都有人在收快遞,但也沒達到全民網購的程度。這個世界,現在取得的這點成績,那就差的更遠了。萬盛圖書想要提高業績,張鐸想要把他的書賣的更多,還得依靠實體書店。
雖然濱城的這些私營書店規模不大,在全國市場上所能占的份額更是提都沒法提,可這卻是一個信號。鬆江人民出版社說要封殺萬盛圖書,可現在人家的書遠銷海外、風靡東南亞,官網銷售,三天實現一千萬的銷售業績,在濱城所有的私營書店上架,實現了由網上銷售到實體書店銷售的轉變。封殺徹底失敗,封鎖已經被打破,萬盛圖書的書籍在全國實體書店上架的日子,也就為時不遠了。
事實上,關於萬盛圖書網上書城運作的成功,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企業眼中的一抹希望。這個世界在大的經濟走勢上跟前世相差不遠。股災來的比前世早了兩個月,互聯網泡沫的破滅也比前世早了一些。
在前世那些大名鼎鼎的互聯網巨頭都步履維艱、慘淡經營之時,萬盛圖書網上書城這樣一個籌備還不到一個月的商務網站,居然可以取得三天一千萬的銷售業績,在那群嗅覺極其另靈敏的商務精英看來,這裏麵的商機就太多了。
萬盛圖書網上商城的優勢在於價格,它沒有高昂的房租、裝修、水電成本,人工的費用也大為減少,這樣萬盛就可以把優惠讓利給顧客,來實現薄利多銷。
這種模式是可以複製的,萬盛現在隻賣書,而且隻賣社科和文學類書籍,那別的網站卻可以賣褲衩背心襪子,芭比娃娃,男女時裝,生活用品。而且萬盛的圖書有很多是從批發商那拿來的,如果他們直接從廠家拿貨,成本還可以壓的更低。在這樣的前景分析之後,一時間提出做網上商城的互聯網企業數量激增,他們在研究了萬盛的運作模式之後,紛紛攥寫計劃書,然後去開始第n輪的融資之旅。
而有的企業則看中了網上支付這塊蛋糕,迅速開始上馬這個項目,力求在國內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之前,推出產品,進而占領市場。
萬盛圖書網上商城對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影響隻是意外收獲,對國內出版市場產生影響才是張鐸想看到的結果。當《神雕俠侶》和《亮劍》在濱城的所有私營書店上架後,整個出版市場先是一陣沉默,然後卻爆發出驚天的反響。
張鐸從前的幾本小說就可以占到鬆江人民出版社年發行總量的一半,而張鐸現在才十七歲,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加,將來還有著漫長的創作期,誰更值得結交,大家心知肚明。所謂聯合封殺,不過是給華夏人民出版社一個麵子,若是此刻在提,就未免有些不識趣了。
令張鐸意外的是,第一個上門的居然是新華書店的代表。在他的印象中,像這種全國連鎖的大企業,部門繁多,機構臃腫,市場反應不夠靈敏,可在別人看來,多少顯得有些傲氣,卻想不到會是他們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