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所有的研究簡報我都要(1 / 3)

“嗯!你說的非常對啊!雖然我不是搞電子的,但是我也知道集成電路這個領域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應用前景廣闊的一個領域。”易廣林微笑著點頭說道:

“我們國家一向就很重視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研發工作,早在建國之初我們國家就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把半導體技術列為了國家“四大緊急措施”之一,隻是呢,因為人才和資金的局限性,加上十年浩劫和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現在我們在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方麵確實比較落後,需要奮起直追才行啊!”

這時小楊把茶水端了進來,擺在了周建華麵前的茶幾上,又將易廣林的茶杯添上了水。

周建華說了聲“謝謝”,易廣林也微笑著向小楊點點頭又繼續說道:

“小周呀,你小小年紀就有那麼強的專業技術,而且還有這麼大的理想抱負,難能可貴呀!去年底,國務院為了加強對全國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領導,成立了以副總理為組長的“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製定了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規劃,提出要在“六五”期間對半導體工業進行技術改造,這個事,你是否知道呀?”

“哦……我在報紙上看到過這個事,知道一點點。”周建華微微地點了點頭回道。

其實,易廣林所說的這些有關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情況。周建華是略知一二的,當然他不是在報紙上看到的,而是在前世時。作為一名高級科技人員對中國科技史的興趣和關注才去了解的。

中國在1956年製定出了中國第一個發展科學技術的長遠規劃,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這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當時就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並把半導體技術列為了國家“四大緊急措施”之一,從那時起,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積累了數代人的心血。曾經的努力與挫折,既奠定了中國半導體工業和集成電路行業的基礎。又被先進國家拉大了距離。

直到在70年代初的時候,國門還沒有打開,當時國內生產的集成電路,盡管產出率低、成本高昂。但是價高利厚且供不應求,基本上都是被用在國防建設方麵。這一情況引起了全國建設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的熱潮,一時間建成了40多家集成電路工廠,倒是促進了我國半導體設備業的發展。

隻是,隨著70年代與西方國家關係的改善,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大量引進被美國淘汰的二手半導體生產設備,這些設備雖然比國產的半導體設備更先進,但也隻能生產一些相對低端的產品。同時,由於大量引進國外半導體生產設備,使得曾經占領國內市場8成以上的國產半導體設備業很快就跌落到隻有2成的市場占有率。嚴重打擊了國內半導體設備業的發展,導致中國在很多年之後還不得不靠引進國外設備進行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生產。

眼下,國內原有的集成電路生產線和新引進的二手生產線已經處在低水平無序競爭的狀態,但還是有許多地方在盲目引進建設低端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這些生產線生產的低端集成電路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電子行業對中高端集成電路的需要,國家每年依然還要花費大量的外彙從國外進口中高端集成電路。

國家的行業管理部門此時已經意識到無序建設低水平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巨大浪費,因此很快就要對此出台一些管控措施了。剛才易廣林所說的。國務院成立的“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要對半導體工業進行技術改造的事,其實就是要把國內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做一個整合。規劃幾個集成電路研發和生產的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以改善當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不利局麵。

而周建華也正想通過和“曲江大學”的合作,來促進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技術研發,促進國產半導體設備製造業的發展,研發出中高端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使得國家在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生產上不再受製於人,既要把那些失去的中高端集成電路市場搶回來,又要自主研發出那些被西方封鎖的生產技術和產品,以滿足國家經濟和軍事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