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曲徑探幽(1 / 3)

其實,周建華想拉著生田建治與自己合作,不過是臨時起意而已。

周建華一開始隻是從生田建治的名片上了解到他是“仙奈川”大學理學部數理物理學科的副教授,並沒有馬上就有啥想法。周建華知道“仙奈川”大學雖然是私立大學,卻是日本為數不多的綜合大學之一,而且這個時候會組團來中國與“曲江大學”訪問交流,在學術上氛圍上應該還是蠻活躍的。

可是當周建華發覺生田建治對“閃存”那麼感興趣,甚至脫口而出地自曝說是專門研究集成電路技術的人的時候,才忽然想到或許也可以利用一下日本的資源來做點事。所以周建華當時就故意賣了個關子,沒有把那家正研究“閃存”的公司說出來,而是想等自己考慮成熟一點再找個單獨的機會與生田建治進一步溝通一下。畢竟當時身邊都是日本人,當著那麼多日本學者暴露日本企業的商業秘密實在不妥。

之後周建華就考慮了與生田建治合作的可行性。

周建華分析,如果要借助日本的資源來做技術研發的話,就隻能在日本做這個事了,畢竟與技術研發緊密相關的技術人才、材料、設備及上下遊行業配套資源等沒法弄到中國來,何況日本作為美國的“兒國家”,一直都是嚴格遵守對中國實行技術禁售政策的,那些高端材料、設備啥的。也不可能被允許拿到中國來。這樣一來,在日本搞產品研發,想把研發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拿回中國的話,恐怕是會有諸多限製。

但是,不管技術是否拿得回中國,那至少算是自己的技術,靠它來賺些錢是沒有問題的,而且,真要想變著法子地把那些技術拿回中國來。未必就不可能,事在人為。

周建華作為過來人。當然了解幾十年來電子科技和重大曆史事件的發展進程,但是很多後世的技術,即使知道它的技術實現路徑,在當前也是無法做出來的。因為這受到了當前工藝技術水平的限製,而工藝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工藝設備所決定的,而工藝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又由取決於其它科技領域的技術水平,因此,想脫離當前社會的總體科技水平而在某一具體的技術領域上獨自超前發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同樣的道理,在後世出現的許多高科技,或是高科技產品,並不適合現在就去研發。因為當前社會環境的現狀會製約對後世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好比說,你知道怎麼去設計製作一款後世的智能手機。但你絕不會現在就去生產它,因為你根本無網可上,那麼為了應用這款手機,你就得去發展網絡係統,發展各種相關的網絡支持技術和應用,這可不是一個人或一個企業就能辦得成的。而是需要仰仗整個社會全方位的發展。

所以,周建華並不急於去研發自己所了解的全部技術。也不會急著去研發那些在當前看來過於超前的技術或產品。他覺得,最好的狀態就是進行“適度超前”的研發,既不脫離當前的現實需求和應用水平,又能持續領先。如此,周建華可以逐步地把後世出現的那些技術和產品依據現實的需要而從容不迫地一一研發出來。

因此,周建華並不擔心會有生田建治所說的那種“項目信息的時效性”的問題,周建華完全可以可以根據某項技術或產品的難易程度,從容地安排那些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研製。來日方長,何必急呢,對於那些後世的技術和產品,自己隻需要像割韭菜那樣一茬一茬地適時收割就可以了。

至於對生田建治提到的“特殊渠道”,也不過就是自己的一個幌子罷了,相信急於想獲得學術榮譽和財富的生田建治不會把自己這個“特殊渠道”的事宣揚出去,畢竟這個年代的日本國民們都不是很樂忠於政治,大都在一心一意地搞經濟,況且他也隻是一個私立大學的副教授而已,更何況這個事還與他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

當然了,“特殊渠道”之說也隻能對生田建治這類國外一心搞學術的人說一說,在國內或者是對於那些富有冷戰思維的外國人都是不能亂說的,否則還真的會一不小心就捅了馬蜂窩。即使是對生田建治這麼說,那也隻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日後要是因此惹來啥麻煩的話,也是個查無實據的事,到時候頂多來個一推六二五,沒啥大不了的。

周建華清楚地記得美國總統是在83年3月23日的一次演說中首次提到“星球大戰計劃”的,之所以能記得這麼清楚,除了因為這是一個中*隊高層次科技人員必然會關注的重大軍事和經濟戰略計劃外,還因為美國通過這個計劃成功地引發了美蘇軍備競賽、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拖垮蘇聯經濟並導致蘇聯最終分裂瓦解的作用,另外,這個著名的演說所發生的日期,其年、月、日的個位數都是3,所以周建華把這個時間記得非常清楚。

今天是3月7號,離生田建治聽到這個消息還有半個月的時間,等到那時候,自己早已回到江南省了,他應該能很方便地聯係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