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貞觀盛世(大結局)(1 / 2)

竇建德的死,意味著夏國也正式滅亡了。以竇建德為首的河北群雄被李世民斬殺,從此大唐更加威名遠播,李世民的英武大名也遠揚天下。

得了名聲,李世民唯獨輸了她。

相思撩,情絲莫名為她而纏繞;情難收,欲語不知言悄然吻淚。

劫難逃,我為當世梟雄,竟為你折腰!世人不解我眉間憂,我道是為過往而迷醉。

他與鳳茵再次失之交臂,李世民一邊為民征戰,一邊計劃著何時殲滅東突厥把鳳茵給接回來。

讓鳳茵回歸大唐,不僅僅是李世民的心願,更是李靖出塵夫婦和虞世南夫婦的心願。這些曾經受過鳳茵恩惠的人都將鳳茵流落到東突厥一事鐫刻在心,和李世民同心協力,時時都在想著要把鳳茵給接回來。他們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囊盡天下英雄好漢。

武德七年,李世民和眾多下屬合力掃平中原,這個時候,大唐成為了根基穩固,且無人敢犯的第一大國。現在的大唐,比楊堅當年創建的大隋無不及之處。

武德八年,七月,李淵身體不適,召在外征戰的李世民回京。李世民在玄武門遭遇自己哥哥李建成的伏擊,期間更是得知四弟李元霸已經被自己的大哥和三弟給害死。一怒之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大哥和三弟都處死了。

李淵問詢了李世民所有的緣由,最終還是決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不久後,李淵病逝,李世民繼位,改元“貞觀”。

當了皇帝,手握天下兵權,李世民馬不停蹄的轉戰攻打東突厥。他命李靖為帥,蘇定方為左侯衛大將軍,派了大唐上十名大將領兵三十萬攻入東突厥。

這一戰展開就是三年多,到了貞觀四年,李靖在戰場上將咄苾和義成雙雙殲滅,與東突厥一役才算獲得真正的勝利。

而鳳茵,一入東突厥就是十二年。這十二年,她拚了命的維護著自己的尊嚴。咄苾想得到她,可鳳茵十年如一日,受到逼迫就拿著匕首頂著自己的脖子,以死相逼扞衛著自己的清白之身。

久而久之,咄苾也放棄了。鳳茵之所以沒能被他感動,是因為他她認為咄苾出爾反爾,並沒有幫她找到楊氏後裔,她每天都在期盼中等待與自己的女兒,嫡孫們重逢的那一日,一等,就是十二年。

義成死於戰場,東突厥即將滅亡,鳳茵又沒有了容身之所。她和咄苾,義成的族人在草原之上過起了簡樸的牧民生活。

她一襲白衣,長發如瀑,穿著打扮都很素雅,看上去,和三十幾歲的自己沒有什麼差別。她保持著自己素有的純樸之風,身上從不穿金戴銀,完全異於突厥本地人的打扮。她依舊還是那麼不食人間煙火,美不勝收。

這天,草原上迎來了大唐天子的儀仗和軍隊,在鳳茵居住的帳篷前停留了下來。

那些族人們見到大唐天子的儀仗全都跪了下來。鳳茵正巧也聞風從帳內走出,看到眼前一幕,她迷茫了,難道,眼前的人,都是為自己而來嗎?

有一輛奢靡的馬車,前麵有兩男一女,這三人就是李靖和出塵,及虞世南。

三人同時下馬來到鳳茵跟前,單膝下跪拱手道:“參見蕭後!”

看到這些故人,鳳茵淚濕了眼眶,含笑著扶起三人,答道:“大隋亡國多年,世間早已沒有了蕭後。”

“在朕的心裏,你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蕭後!”

鳳茵聽到這個聲音抬頭一看,李世民身著皇袍,正英姿颯爽的站在了她的跟前。她驚詫極了,這個身著皇袍的人,不是她最為欣賞的世民弟弟嗎?

“世民?是世民?”鳳茵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同樣,李世民相隔十二年再見鳳茵,他也哭的不能自已。

“鳳茵姐姐,是世民,我是世民啊!”

她眼中的世民,仍舊是三十幾年前那個光著身子的小男孩,鳳茵忘卻了他現在是大唐天子,激動之下,她興奮的上去抱住了李世民的脖子,和李世民緊緊相擁在眾人麵前。

李世民說不出自己的感受,這種感覺,他隻覺得很感動,很溫馨,也很美好。

隻是,他和鳳茵,如今這算是什麼關係呢?

身邊親近的下屬知道他愛著鳳茵,可如今的李世民已不是當年大隋的臣子,也不是大唐的秦王,他是尊貴的皇帝陛下了。這種身份,他還能跟鳳茵表明心跡嗎?他還能向過去那樣勇敢到不顧一切和鳳茵成親嗎?貴為大唐天子的他能娶前朝皇後為妻嗎?

重重質疑,令李世民往回長安的這一路都很焦灼。

鳳茵被李世民重新迎回了中原領土,闊別十二年,中原大地在她眼中依舊那麼熟悉,那麼美好,那種眷戀之情,令她心曠神怡,對這片土地的愛慕之心永遠無法更改。

李世民說要給鳳茵一個驚喜,回來後親自將她送回了曾經的晉王府,也是現在大唐鄖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