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人的睡眠周期及特點(1 / 2)

C. 在人醒著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很穩定,幾乎沒有任何變動。入睡30~40分鍾後,分泌量急劇上升,進入深睡期時達到高峰,其後的睡眠中,便緩慢下降。待第二次進入深睡眠,分泌量再次上升,呈現雙向性的高峰。此後的幾個睡眠周期中,不再上升。和成年人不同的是,新生兒在其全部睡眠中,生長激素分泌均處於旺盛狀態。16周後,才出現分泌曲線的雙向性高峰。

D. 睡覺的時間推遲了,生長激素的分泌也隨之向後推。

正因如此,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更需要充足的睡眠。

睡眠和體溫

體溫也是隨周期變化的,這些變化和醒困的周期變化息息相關。溫度也會影響到睡眠的結構,比如在適宜溫度,深睡眠、REM睡眠的比例可以達到最高。

人的體溫調節能力在NREM期要比醒時低,在REM期還會被抑製,若環境溫度太低,則人會醒來,造成睡眠中斷。嬰兒後半夜REM睡眠比例高,後半夜是著涼的高危時段。

睡眠和生物鍾

受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變化影響,生物有感知時間的生物鍾(biologicalclock),專門負責從時間上調節機體生理功能。

人定時清醒機製的運轉周期是25小時而不是24小時,每天我們會把生物鍾和自然界的晝夜周期做一次同步調整,1小時的微調難度不大,但如果常常不按時就寢,就容易越睡越晚,出現生物鍾的紊亂。

睡眠和情緒

很多人都會在興奮或憂慮的時候睡不著覺。在一個實驗中規定,能很快睡著就可以得到現金獎勵,但這些人睡著所需的時間比對照組延長了一倍多,也就是說,越想睡可能越睡不著。

人們通常認為,6小時的連續睡眠質量遠勝8小時的間斷睡眠。但睡眠必須連續這種想法,也會讓人晚上醒來後感到焦慮,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有些媽媽在喂完夜奶後,盡管寶寶已經睡著了,但自己仍處於失眠中。超過半小時還睡不著,不妨試試離開臥室,在黑暗中待一會,或點一盞昏暗的小燈,聽點輕音樂,做點輕鬆的家務。可能過一會,就有疲倦的感覺,再睡會容易一些。

聽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哄寶寶睡覺的時候,媽媽困得要命,但寶寶一睡,自己立馬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身體狀況沒有改變,但是情緒影響著睡眠的意願。換位思考,我們也能明白這樣的現象:寶寶已經很困了,卻能在看到媽媽下班回家後,就立馬精神了,硬扛著不睡。

C. 在人醒著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很穩定,幾乎沒有任何變動。入睡30~40分鍾後,分泌量急劇上升,進入深睡期時達到高峰,其後的睡眠中,便緩慢下降。待第二次進入深睡眠,分泌量再次上升,呈現雙向性的高峰。此後的幾個睡眠周期中,不再上升。和成年人不同的是,新生兒在其全部睡眠中,生長激素分泌均處於旺盛狀態。16周後,才出現分泌曲線的雙向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