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官舉著一封碩大的信函,低著頭,一路小跑走進殿內,來到兩位殿下麵前。"啟稟太子殿下,攝政王殿下!武常將軍率領的左路東征軍,於十日前抵達高句麗西岸。兩個時辰內攻陷金灣港,明廈港。高句麗皇帝請和!"
傳令官激昂的語氣和高亢的聲音,在大殿裏回蕩了許久才徹底消失。
畢竟是打了勝仗,無論戰前大家心裏有多抵觸,此時此刻,每個人的臉上,都不同程度的表現出一種自豪感。
太子和太子黨人,都無法避免。
南宮羨的嘴角也是不經意的上揚著。盡管這場仗的結果,並不在意料之外。不過戰況之迅猛,戰績之優異,倒是挺讓他驚喜的。
傳令官很有眼力見,將手裏的信函,直接呈交給了南宮羨:"這是請和書!請殿下過目!"
南宮羨很是高興的接過信函,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的閱覽了一遍。
"美女跟奴隸就免了,其他的都準了。"看完後,他果斷幹脆的得出了結論。
潘竹青低頭微微一笑,女婿這個家長當的確實不容易。自家的勞動力和美女都快養不起了,哪有閑錢再去養別國的?
退了朝,民族自豪感漸漸被眼前的現實淡化。每個人又回到了自身的立場,開始計較那些得失權謀。
太子黨人們,也都如約聚集在太子府裏,高談闊論,分析如今的形勢。
"這次高句麗用五十萬兩黃金請和,算是把老底都掏空了。"梁王說道。自從太子與南宮羨走上分岔路的那一天開始,梁王和恒親王這些親王貴族,基本上,都站到了太子這邊。
倒不是說他們有多稀罕太子,而是相比南宮羨而言,太子更在乎親王貴族們的利益。
不像南宮羨,剛剛執政,就搞什麼大赦天下,削減貴族們的節日用度,更是逼著後宮自食其力……
他們私底下也承認,國力確實突飛猛進般的強盛了。可他們自身的日子,並不比從前好過。甚至,時常感到頭皮發緊。
恒親王很同意梁王的看法,撇著嘴說道:"他們是被嚇壞了。能用真金白銀免百姓於戰火,高麗皇帝,還算配得上仁義二字。"
聽到這句話,他的大兒子安南郡王立刻順著杆子往下說:"說到仁義,咱們那位,可就一點也不沾邊了。這回給他嚐到了甜頭,今後,還不整日南征北伐,窮兵黷武嗎?"
"可不是麼?先是對外吆喝,之後,就要收拾咱們了。"恒親王沒好氣的接話道。
父子倆像唱雙簧一般你來我往,數落南宮羨的不是。弄得廳堂裏群情激蕩。
已故太後的侄子,永平郡王,走到南宮喆身邊,皺著眉頭,用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遊說道:"太子殿下,您得趕緊想想辦法,從攝政王手裏分一些兵權出來了。他這樣日益專橫暴戾下去,對您來說,也是個巨大的威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