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中國最近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讓人驚歎。我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蓋房子,從海南到北京,從北京到上海。這些年,我親身經曆了這幾個城市的發展變化,也親眼看見了中國大大小小城市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這些巨大的變化裏一定有房地產業的一份功勞。房地產業改善了人們的居住、辦公、購物的環境,對城市建設功不可沒。
中國的房地產業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僅2016年一年,全國房屋竣工的麵積就超過了10億平方米,這意味著城市裏一個人的平均住房麵積在這一年裏就增加了2平方米。房地產行業占用了大量的資金、鋼筋、水泥、土地等資源,在有些城市房地產相關行業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占比甚至達到了60%。
硬幣的另外一麵是,最近10年房地產快速發展的背後也積累了不少問題。其中最嚴峻問題是,建的樓越來越多,空置率也越來越高。在許多二、三線城市,辦公樓的空置率已經達到了50%。整個房地產行業非常畸形: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很高,回報率卻很低。但即使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房地產企業還在不斷拿地,不斷建房子,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我和許多人一樣都在關注中國房地產的走勢,關注中國的城市變革進程。很多一路狂奔的中國城市確實發展到了需要更新換代、優化再造的時候。這本書發掘並分析了世界各地的城市更新案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思考機會。書中預言中國已經迎來了城市有機更新的新階段,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其實,城市更新是一個緊跟時代變化、持續連貫的過程,我們蓋房子也要跟著市場走、跟著客戶的需求走。10餘年前,我們推出了精裝修的辦公樓SOHO現代城。5年前,我們在SOHO的辦公樓裏引入了PM 2.5新風過濾係統和直飲水係統,向在這裏辦公的人們提供健康的空氣和幹淨的水。最近兩年,我發現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讓人們對辦公又有了新需求,網絡和手機信號成為最受關注的因素。所以,我們蓋房子的時候、提供服務的時候,都要把這些不斷變化的新需求考慮進來,這也是城市更新的組成部分。
我常常在思考中國究竟應該如何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更新。在我看來,共享經濟是一條出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而隻有提高每棟房子的使用率,才能回歸房子的真正屬性,減少浪費。放在全球範圍內去類比,優步(Uber)和滴滴解決了大量的閑置汽車資源,愛彼迎(Airbnb)消化了全世界許多閑置的住房。共享經濟也會一定程度解決目前辦公和住宅大量空置的問題。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見解。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城市案例,向我們展現了很多實際可行的城市更新方案,值得每一個生活在城市裏的人認真讀一讀。
潘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