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一些心懷叵測的山大王,李修懶得去念,主要目標還是對付甄應嘉。至於說報仇的那幾個,從邏輯上來說,他們該去找太上或是忠順,與李修這些百官何幹?
江南亂,會不會影響天下亂?
半個天下是有的。
不為別的,金陵有著全套的朝廷配置。俗稱的三省六院一樣不缺,還守著一個長江天險,六朝古都的名頭讓它這個副都確實的名副其實。
而且江南世家和商家林立,不缺銀兩和糧草,更不缺人才。天下文華一半聚在廣義的江南地帶,所以它的自立朝廷,會很快形成聚合效應。
但有一點,副的就是副的,京城這些人才是正經的衙門主管,金陵蟻從的這些個官吏想要奪權的話,先問過他們。
而且金陵這麼一立朝,反而把京城這些人給團結的更緊了,搶飯碗的來了,還不攥緊拳頭打過去。
都看著李修,那邊同治了,咱們呢?總得有個名號,名不正則言不順。打起來總要有個稱呼,不能還是安西,名分不夠。
翰林院倒是給出了幾個備選,什麼大周,什麼大夏,連大慶油田都給整出來了,讓李修都給否了。
國號一定要顯示出國家的特色來,華夏、炎黃後麵加個共和國,你們挑一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都是現在的國名。別詫異,矮子王做皇帝它也叫這個名。
中華這個名,李修沒敢用。用不好又得回去改,還不如叫著炎黃,都是炎黃子孫,透著那麼親切。我是炎黃代言人,你們是子孫,能不親麼。
政務院不同意,給李修一個麵子,就叫華夏了。
國號一定,全體歡呼,有了名號就好說話。翰林院開始寫檄文,嘴官司要先打,不罵你們個狗血淋頭就沒大義。
有了國號,首領是個什麼名號?
難不住翰林院的學士們,很快就在《漢書》和《尚書》裏找到一個詞:元首。給了李修用。
把李修嚇得不清,摸了摸嘴唇,還好沒胡子,否則這事還說不清了。
君為元首,元首明哉,肱骨良哉。
有出處就好辦,笑納了,先用著這個稱呼,留給後人去改。
私下還是叫他督帥或是江流,他自動成了天下兵馬大督帥,為的就是和江南掰掰腕子。
接下來的事,李修等人就關上門來說,有的話好說不好聽,還是政務院九個人慢慢商議為妥。
對江南偽朝的誅心大計!
大理寺還關著上屆內閣和龜山在京中的所有人,或殺或放的,此時就要拿定主意,甄應嘉可是喊出了迎二聖遺骸,救天下文華的口號,怎麼也得配合他一下。
九個人都決定,放他們去金陵!
理由如下,金陵剛剛立朝,各個位子肯定已經被占滿了。這些內訌的人才,都是前朝的內閣,還有各部的侍郎、郎中、主簿之流。
他們一回去,甄應嘉不僅指使不動,還要處處掣肘,自己就能先打起來。要幫華夏政府多大的忙啊。
誅心的在後邊,你不是要二聖遺骸嗎?給你,連皇後和忠順的也給你!把事挑明了給天下說,你要不鞭屍,你都不是穆家的好兒女。
後麵這一條還真不是李修能想出來的,抱著胳膊直喊冷的李修,算是見識了他們的險惡。
陸鳴給總結到位:“送過去他就得接著,光是大禮儀的事,就能讓他們忙活兩三個月。趁此時間,我們可以從容應對。”
文官最了解文官,前二聖的諡號誰來定,意味著誰有話語權,前內閣可能放過這個機會嗎?
九位“陰人”麵露微笑,不如請他們扶棺而回,加重一下他們的砝碼。理論上他們可是被永正罷黜的,甄應嘉想要用他們,就要給洗白白,怎麼洗可是個技術活,夠他們頭疼一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