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突然想起這些。
剛才在大殿裏仿佛看見雀緹與無量的重逢,他們微笑對望,許下朝聖惹覺的願望和承諾。這世間大部分人所遭遇、感受過的感情,都不是圓滿的愛。也無法遇見真正相愛的伴侶,不知道是沒有資格還是沒有機會。
他說,以前母親對我說,如果要迎接一位尊貴的國王來家裏做客,事先要清掃整理,準備好各種珍貴的物品和豐盛的食物,才能配得上這位貴客。人需他人的關注、尊重、寵愛、照顧,要求別人讓自己滿意,習慣苛責他人推卸責任,這是難以圓滿的原因。很多人的心不過是一間沒有打掃幹淨而且貧窮的房間。貴人不會抵達更不會停留。
晚上他帶她去一家山上餐廳吃飯。店家不接受點餐,提供新鮮的當季菜單給顧客,是當地家常菜。他在酒店大堂等待,看到她從電梯裏出來。她已換衣梳洗,穿白色絲質上衣和織錦長裙,黑發中分在背後紮成一束,露出被歲月侵染的素淨麵容。現在的她,收斂起過往曾經噴射般的活力、暴戾、橫衝直撞,像巨石墜落之後的海麵,波紋平息,恢複平靜。但他仿佛仍能看到她過去的模樣。她的質地並未改變。
他從座位上站起來迎接她,說,你今天很美。
沿著盤旋彎曲的山道開車到山頂,一幢傳統木屋花草樹木覆蓋。走進生機勃勃的庭院,一叢叢盛開的玫瑰花,還有丁香、紫薇、繡球花、李子樹和夾竹桃。房間已有幾桌當地客人,他訂的位子在客廳。擺好餐具的木桌放著一隻玻璃花瓶,插著花園裏摘下的新鮮淺紫色繡球。
她說,今天我請你吃飯。一路上他們互相照顧,有感激對方的心情。由彼此天性的引導,並不像遊客與司導的職責關係,而以真實特質與對方相處。他愉快答應,兩個人坐下來,他給她倒出一杯礦泉水。夕陽光線灑到窗邊,花園暮色柔和。食物陸續送上來,第一道菜是碧綠濃鬱的豌豆湯,有豆子芳香。依次上來辣椒炒土豆、奶酪蒸餃、蘿卜燉豬肉、蕎麥餅、紅米飯。
她說,想聽你說說自己的生活。
他說,我曾去美國讀書。讀完碩士,在華爾街的證券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嚐試在那裏生活、紮根。但始終感覺找不到真實的生長感受。因為工作壓力和各種被期待的焦慮,感覺一度有輕度抑鬱症,並持續加重。在出國之前不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在村子裏,我們與泥土、大地、各種生命的關係緊密相關,人不會感受到孤獨和隔離。也有信仰的氣氛支持精神的重心。我想我仍沒有接受資本運作的商業模式,對西方化的生活理念也有所懷疑。人並不是有更多的物質、更發達的科技、更強烈的自我表現才是成功,而應該活得快樂、清明。
當我開始正式接受服藥治療,想應該回去家鄉,不能為所謂的人生藍圖或試圖得到他人的認可、讚賞或羨慕,繼續這種無法安頓身心的生活。於是終結在一個發達國家的努力與野心,回到不丹,回到家鄉的村莊。因為懂英語,會開車,與朋友組建起旅遊公司。
怎麼突然想起這些。
剛才在大殿裏仿佛看見雀緹與無量的重逢,他們微笑對望,許下朝聖惹覺的願望和承諾。這世間大部分人所遭遇、感受過的感情,都不是圓滿的愛。也無法遇見真正相愛的伴侶,不知道是沒有資格還是沒有機會。
他說,以前母親對我說,如果要迎接一位尊貴的國王來家裏做客,事先要清掃整理,準備好各種珍貴的物品和豐盛的食物,才能配得上這位貴客。人需他人的關注、尊重、寵愛、照顧,要求別人讓自己滿意,習慣苛責他人推卸責任,這是難以圓滿的原因。很多人的心不過是一間沒有打掃幹淨而且貧窮的房間。貴人不會抵達更不會停留。
晚上他帶她去一家山上餐廳吃飯。店家不接受點餐,提供新鮮的當季菜單給顧客,是當地家常菜。他在酒店大堂等待,看到她從電梯裏出來。她已換衣梳洗,穿白色絲質上衣和織錦長裙,黑發中分在背後紮成一束,露出被歲月侵染的素淨麵容。現在的她,收斂起過往曾經噴射般的活力、暴戾、橫衝直撞,像巨石墜落之後的海麵,波紋平息,恢複平靜。但他仿佛仍能看到她過去的模樣。她的質地並未改變。
他從座位上站起來迎接她,說,你今天很美。
沿著盤旋彎曲的山道開車到山頂,一幢傳統木屋花草樹木覆蓋。走進生機勃勃的庭院,一叢叢盛開的玫瑰花,還有丁香、紫薇、繡球花、李子樹和夾竹桃。房間已有幾桌當地客人,他訂的位子在客廳。擺好餐具的木桌放著一隻玻璃花瓶,插著花園裏摘下的新鮮淺紫色繡球。
她說,今天我請你吃飯。一路上他們互相照顧,有感激對方的心情。由彼此天性的引導,並不像遊客與司導的職責關係,而以真實特質與對方相處。他愉快答應,兩個人坐下來,他給她倒出一杯礦泉水。夕陽光線灑到窗邊,花園暮色柔和。食物陸續送上來,第一道菜是碧綠濃鬱的豌豆湯,有豆子芳香。依次上來辣椒炒土豆、奶酪蒸餃、蘿卜燉豬肉、蕎麥餅、紅米飯。
她說,想聽你說說自己的生活。
他說,我曾去美國讀書。讀完碩士,在華爾街的證券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嚐試在那裏生活、紮根。但始終感覺找不到真實的生長感受。因為工作壓力和各種被期待的焦慮,感覺一度有輕度抑鬱症,並持續加重。在出國之前不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在村子裏,我們與泥土、大地、各種生命的關係緊密相關,人不會感受到孤獨和隔離。也有信仰的氣氛支持精神的重心。我想我仍沒有接受資本運作的商業模式,對西方化的生活理念也有所懷疑。人並不是有更多的物質、更發達的科技、更強烈的自我表現才是成功,而應該活得快樂、清明。
當我開始正式接受服藥治療,想應該回去家鄉,不能為所謂的人生藍圖或試圖得到他人的認可、讚賞或羨慕,繼續這種無法安頓身心的生活。於是終結在一個發達國家的努力與野心,回到不丹,回到家鄉的村莊。因為懂英語,會開車,與朋友組建起旅遊公司。
回來第二年,接待一個日本女人。她喜歡到處潛水,一生癡迷海底萬象。她來廷布見一位師父,想得到他的祈福,要去挑戰一個危險的任務。我陪她在不丹旅行,她停留兩個星期,與我相愛。也許她很清楚這隻是階段性的感情,回去一個月後,她給我打電話說她已懷孕。她不想結婚也不願傷害孩子,所以決定生下孩子以後,把孩子送到廷布由我撫養。我同意。村裏的父母姐姐都可以幫我一起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