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親王聽到父皇問話,早就憋了一肚子的話了,當即就站出來說道:
“兒臣覺得,四弟把自己誇的太好了,為君者,謙遜,聽進忠言才是最要緊的,不可乾綱獨斷,聽不進忠言逆耳。”
大皇子覺得自己這反擊的真漂亮,這老四就是如此,可是盧奕風卻在他說完後說道:
“父皇您看,大哥就是半點魄力都沒有,明明讓他說我的缺點,說我合適不合適,他卻說我不聽忠言,我怎麼不聽了?大哥可否舉個例子出來?”
大皇子一愣,尼瑪,你小子從小就不在京城,你讓我舉列子,我舉個屁的例子,我哪裏有例子可以舉?當即就再次被憋住了。
康和帝差點忍不住想笑了,然後康和帝又問著二皇子。
二皇子也摩拳擦掌了,隻是老大太不中用了,既然你說老大目標不明確,那我就明確回答好了。
“兒臣覺得四弟並不合適儲君之位,儲君,未來的帝王,要賢能兼備,才學過人,雖然不能像父皇那樣博古通今,但是至少也要才能兼備才行!”
“二哥,你是不是想說我沒文化?看看,多簡單的話你非要繞那麼大的圈子。
父皇是誰?康和大帝,八歲即位,平定齊樂政變,在位五十一年,四海升平,可是,父皇也沒去考狀元啊?
治理江山又不是要狀元郎,如果我每日和大家說話都是之乎者也,你們倒是聽得懂,可是要是頒布個什麼政令,那些普通百姓能聽得懂?
再者,二哥莫要忘了,我在外求學多年,看多了民生百態,我更加懂得百姓需要的是什麼,是吃的抱穿得暖,說句通俗的話,飯都吃不飽了,讀那麼多的書有什麼用?
帝王真要全部看學識,那不得累死,要那麼多的官員有何用?每年科舉又要有何用?
所以,二哥,你還是太過高高在上,如果由你來做儲君之位,你眼中能看到的可不是百姓,而是眼前的朝花夕拾,遮眼的富貴榮華,至於這裏麵的東西,你根本就看不到,這可是為君者的大忌。”
又一個被憋的說不出話了,這下,老大和老二都將目光看向了老三,老三你可要挺住了,這老四今日打了雞血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真是日了狗了。
三皇子看到哥哥們全部敗北,此刻也是豪氣萬丈,必須要將老四收拾了才行,所以他等著帝王問話。
康和帝看著下麵的官員有些在深思,有些在不削,有些惱怒的樣子,可謂是眾生百態,他笑了笑,對著三皇子說道:
“老三,該你了。”
“兒臣覺得老四不適合儲君之位,而且兒臣覺得老四的缺點太過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三哥,你這是真的太不了解弟弟了,敢問咱們四兄弟,不,應該說咱們在場所有官員,有誰上下早朝是步行上朝的?
沒有吧?隻有弟弟我,每日步行上朝所花時辰為三個時辰,平時在街上看遍了民聲疾苦,三哥可以去問問,大家都知道我這純親王是平民親王,和大家能打成一片,我哪裏目中無人了?
三哥是要說和這朝堂裏的官員嗎?三哥,你也一葉障目了,咱們大魏國乃至整個三國,什麼人最多?不是官員最多,是百姓最多,三哥你去平民街走走,如果你一身布衣看看有沒有人認得你?
可是如果是我,不管是一身布衣還是一身華服,弟弟都敢說大家都能認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