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336126602295,7109046350301367310,7025500157605071902,7262632620146560015,7259645557759544375,6989187508193987592,7229640721232301090]}],\"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8,\"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4},\"quote_content\":\"《出賣》reference_book_ids\":[6647008833581353992,71721575990836623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3,\"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9},\"quote_content\":\"《變臉》reference_book_ids\":[6966468970475949063]}],\"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7,\"start_container_index\":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3},\"quote_content\":\"《彼此》reference_book_ids\":[691500208229869466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李一鳴
同發是魯迅文學院第十九屆高研班的學習委員。因文學上的成就來到魯院的他,每每在專家講座後連連發問,彰顯著一個新聞人善於發現問題的職業素養和永葆的好奇之心。即使在名家雲集的第二屆中澳文學論壇上,他也能從密集舉手示意的人叢中搶得一次次難得的提問機會,且常常站起來一連拋出三個問題,足見他的思考與質疑能力。
記者和作家,是同發的雙重身份。多年來,他在這兩種行業與身份之間遊刃有餘,使得他的生活與創作豐富多彩。
從事媒體行業20多年,紮實的寫作功底和廣泛的社會閱曆為奚同發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新聞界,他是一名資深的優秀記者,思維敏捷,眼界寬闊,善於捕捉並寫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新聞報道,先後被中央電視台、新華社、《文藝報》、《文學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多家著名媒體刊發、引用或轉載。作為作家,他正是在新聞結束的地方開始,創作了一部又一部長中短篇小說,且問鼎多個文學獎項。今天擺在讀者麵前的《你敢說你沒做》,是他的中短篇小說合集,收入的是他近年來發表在文壇諸多重要刊物上的作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用心一也!
在中外文學史上,身跨新聞、文學兩界,取得斐然成就的作家並不少見。我們熟知的《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城市與狗》的作者略薩,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國內的蕭乾、金庸、莫言、劉震雲、劉慶邦等,不勝枚舉。新聞與文學似乎僅“一線之隔”,實際上,由速朽新聞元素到綿長藝術欣賞的美學轉換,豈是一蹴而就!
新聞強調客觀真實,文學重在想象虛構。客觀真實對記者的選擇、甄別、傳遞能力是個考驗。而與信息化、碎片化、快速化的新聞相比,文學寫作要求對生活的沉澱和提純,對客觀真實的冗繁、表象有所剝離;要求作家借助想象,創造出一種與現實有著同樣複雜性、甚至更為複雜的虛構的“真實世界”。這個藝術城郭,以其特有的質感,與真實生活契和的社會邏輯,讓我們走進人生“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它恰似一麵鏡子,雖然鏡子裏的世界並非真實,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當然,小說對應生活,遠非鏡子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