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南麓。
李豐站起身,到幾步外的水塘邊一照,對自己現在這副模樣,倒是有七八分滿意。
他想,隻是瘦了些,不過骨架和自己前世十四五歲的時候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一刻鍾之前,他剛穿越到這個名叫李豐的十五歲少年男子身上,有了此人的記憶。
現在是貞觀十四年(640年),附身這個李豐就在不遠的長寧鄉大石村居住。
他父親五年前服役時,在隴右一次與吐穀渾防秋戰當中而亡。
家中還有一位四十歲的母親以及一位十歲的弟弟李紀。母親因與父親結婚較晚,比其他同齡人的母親略大。
這李豐由於家中好久沒有嚐到肉味,年少氣盛,一大早瞞著母親上山,學著人家打獵,結果被野豬追迫,掉下山涯昏死過去。
前世的李小豐,是山城大學一名工學碩士,主修采礦工程專業,輔修了冶金專業課程。畢業後,在西部一家大型能源國企技術部門當工程師,眼看快要提升為部門副經理,誰知上午到工地之時,一場車禍使自己來到這裏。
他想,雖然隻重生了一普通百姓家,可總比什麼官戶、部曲、奴仆等等好得多,日子總得過下去。
……
他在水塘裏麵洗了臉,梳洗整理完頭發,心想:要捕獵,總得有技巧才行,自己附身的這個李豐,從七歲開始就在村學上學,閑暇時幫著父母幹些農活,對於捕獵並無多少經驗。
自己愛好野外探險,也愛看野外生存視頻,捕獵技巧懂得倒多,然而這是野獸橫行的古代,不能隨意逞強。
沒有獵犬與高超的狩獵技巧,在這豺狼虎豹橫行的古代森林當中,無異於以己投食。
比如眼前的這個水塘四周有野獸踐踏的足跡,它們定然上是來喝水,在這裏捕獵說來應該不錯。
不過為何很少有獵人來此?肯定是因為附近有大型食肉動物出沒,危險異常。
想到這裏,他決定還是最快離開這裏,到山溝的溪水中捕捉些魚、螃蟹、石蚌(石蛙)回家為好。
這裏並不在李豐原計劃的路線範圍內,也絕少人跡,因此回家的路非常危險。
想到這裏,他仔細看了看自己的位置,為了安全起見,決定沿著山溝順溪水而下,盡管溝底十分陡峭難走,不過相對安全得多。
不過身上沒有繩子,萬一遇到比較深的瀑布就沒辦法,必須得結根繩子才行。
他四下張望,發現不遠處有幾株棕樹。心想,還是用棕樹葉子結一根幾十米的長繩,這樣才有可能下山。
於是他趕緊走過去,開始脫去草鞋爬樹。雖然棕樹筆直,不過並不算高,對於農村長大的李豐來說,還算是比較好爬。
他砍下不少棕葉,又剝下了幾張老棕布準備等會兒引火用。其實這老棕布用處極大,過去沒有尼龍繩的時候,南方農村幾乎都是用它來作棕繩挑籮兜、捆綁東西。
甚至筆者上世紀還見過專門製作棕繩為生的工匠,當然現在應該沒有了。如今也還有剝棕布來做床墊,不過也不常見。
結好大約三十米的棕葉繩子,他覺得差不多已夠用,用他滑下二十多米的黑崖瀑布沒有問題,隻要過了那瀑布,再往下走,連繩子也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