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1)(1 / 3)

1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卡耐基成功金言

1.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會招致憤恨。

2.因批評而引起的羞憤,常常使雇員、親人和朋友的情緒大為低落,並且對應該矯正的現實狀況,一點好處也沒有。

3.盡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式。盡量設身處地地去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批評、責怪更有益,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1931年5月7日,紐約市發生了一場有史以來最讓人震驚的剿匪事件。經過幾個星期的偵察,“雙槍手”科洛雷,一個煙酒不沾的凶手陷入了重圍,被包圍在西尾街——他情人的公寓中。

150名警察和偵探包圍了他在頂樓的藏身之處。他們在屋頂上打了一個洞,企圖使用催淚瓦斯將這個“殺害警察的人”熏出來。同時,他們在四周的建築物上架起機關槍,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裏,這個地處紐約、環境最優美的住宅小區中,手槍和機關槍的聲音持續不斷。科洛雷在一張堆滿了雜物的椅子後麵躲藏著,不斷地向警察開火,一萬多名驚恐萬狀的老百姓在現場目擊了這場槍戰。紐約的人行道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當科洛雷被抓到的時候,警察總監馬洛尼說:“這個暴徒是紐約有史以來最危險的罪犯之一。他殺人時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那“雙槍手”科洛雷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是的,這一點我們已經知道了。在警察朝他的公寓開火的時候,他寫了一封公開信。在他寫這封信的時候,鮮血從他的傷口湧出來,染紅了信紙。他在信中說:“在我衣服下跳動的是一顆疲憊的心,但這顆心是仁慈的,它不會傷害任何人。”

在那之前不久,科洛雷在長島的一條公路上和女友調情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警察走過來,停在他的汽車邊上說:“讓我看看你的駕照。”

科洛雷二話不說,拔出手槍便向那位警察連開幾槍。當警察倒地之後,科洛雷跳出汽車,抓起警察的槍,朝著俯臥的屍體又連開數槍。這就是聲稱“在我衣服下跳動的是一顆疲憊的心,但這顆心是仁慈的,它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凶手。

科洛雷最後被判處坐電椅,執行死刑。當他被押到興格監獄死刑室的時候,他是否說過像“這就是因為殺人而得到的下場”這一類的話呢?沒有,他並沒有這樣說,而是說:“這就是我為了保衛自己而得到的結果。”

由此可見,科洛雷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任何的不對。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那麼就請聽聽下麵的這段話:

“我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為別人提供輕鬆的娛樂、幫助他們得到快樂,而我所得到的隻是恥辱,一種被捕者的生活。”

這是阿爾卡普,美國從前的一位“頭號公敵”,一位橫行於芝加哥、最凶狠的匪徒的自白。他從不責怪自己,他真的認為自己是一個對公眾有益的大好人,一個不被人們感激,反而被人誤會的大好人。

蘇爾茲,紐約最臭名昭著的罪犯,他在紐瓦克被警察槍擊倒地前,也是這樣認為的。在一次和新聞記者的談話中,他聲稱自己是一個對大眾有恩的人,並對此深信不疑。

就這個問題,我曾和興格監獄的監獄長劉易斯進行過幾次有趣的通信。他說:“在興格監獄中,幾乎沒有哪個罪犯會認為自己是壞人。他們和你我一樣,同樣是人。因此他們會為自己辯護,他們會解釋為什麼他們必須要撬開保險箱、為什麼要去扣動扳機。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有意識地以一種錯誤的邏輯來為自己的反社會行為作辯護,而且都堅信自己不應該被關入監獄。”

現在已經去世的約翰·華納梅克曾承認:“我在30年前就已經明白,批評別人是愚蠢的行為。我並不是埋怨上帝對智慧的分配不均,因為要克服自己的缺陷就已經非常困難了。”

華納梅克早己領悟到了這一點,但是我在這個冷漠的世界中探索了30多年,才有所醒悟:一個人不論做錯了什麼事,100次中有99次都不會自責,而且不論他的錯誤有多嚴重。

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史京納用實驗證明,一隻在學習方麵表現良好而得到獎勵的動物,要比學得不好而受到斥責的動物學得快,而且還能夠記住它所學的東西。進一步的研究還顯示,人類有同樣的情況。我們采取批評的方法並不能讓別人產生永久性的改變;相反,隻會引起嫉恨。

另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席勒也說:“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同樣我們也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的指責。”

批評是毫無作用的,它隻能使人采取守勢,並常常為自己的錯誤竭盡全力辯護。

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它常常會傷害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他的自重感,並激起他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