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觀點都認為,單從技術角度來說,21世紀初的人類並沒又太多地方值得誇耀,仿佛之前幾次突飛猛進般的技術爆炸已經提前透支了人類的智力儲備一般,在大半個世紀內,人類都沒有取得什麼突破性的技術進展,也許是在經曆了工業、電氣、信息革命之後,整個文明因為飛快的加速而感到不安,所以人類開始逐步鬆開加速的油門,努力讓文明之車行駛的更慢,更穩一點,這輛車上甚至有人提出這輛車根本就不應該行駛下去,既然路邊的風景這麼好,不如永遠就停在這,甚至回到之前……
記得每次曆史課上老師說到這裏的時候,總會有人對這種現象表示不可思議,或者說,對古人的愚蠢表示不可思議,以今人的眼光回過頭去看,其實當時整個人類社會依然危機四伏,但生活在當時的人卻渾然不覺,反而覺得他們取得的成就已經足以值得稱耀——整整70億人擠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寰球的地表上,主要依靠自然存在的能源維持文明,以後來人的眼光看來,靠燃燒石油生活的原始程度跟靠燃燒木柴其實沒有本質差別,後者甚至還更具備可持續性,但從曆史遺留的那些資料來看,當時生活在21世紀的人他們並不這麼想,他們都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史無前例、堪比天堂的黃金時代。
在出發之前,為了讓自己更適應“古代”生活,喬藝雨還專門請教了一些曆史專家有關21世紀生活最需要注重的細節,了解了當時幾個主要國家的生活和文化習俗,甚至還專門去找了一些以當時為背景的遊戲去認真體驗了一段時間,但遊戲終歸是遊戲,虛擬技術即使再高,也無法完全模擬真實,流傳下來的那些影響資料終歸隻是真實世界的片段,充其量隻能讓喬藝雨了解這個世界,卻難以讓她真正適應。
首先最無法習慣的一點,就是發展中社會特有的行為——交易,這一點在許多疏散培訓中專家們都會專門提到,在47世紀前的曆史中,受技術水平限製,人類的生產能力有限,如何用將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各個角落,對古人來說一直都是個頭疼的問題,21世紀主要奉行以自願交易為主的交易原則,並產生了一整套嚴密的交易體係,甚至還有專門研究如何利用這個體係預測生產和發展的一門古老學問,曆史課本中稱其為經濟學,在曆史課上學到這裏的時候,老師們還給他們展示了當時社會所使用過貨幣的複製品,也是許多古典小說裏提到過無數次的東西——錢,或者說貨幣,培訓中教練們無數次提醒過他們,了解貨幣的使用方法,或者說形成對貨幣最直觀的認識,是在古代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從喬藝雨來這裏不到24小時的經曆來看,她這個技能掌握的似乎並不是很好,但她也在幾次練習過程中對此產生了一些興趣,比如她頭頂的這頂帽子,就是她來到這個世界購買的第一件物品,和自己曾經的生活相比,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當一個人切實需要某種物品的時候,在使用它之前,首先要確定使用這種東西需要的“價格”,再確定自己能夠承受這個價格,然後支付相應的貨幣,最後才是把它取回,一旦完成整個過程,這件物品就被標注所有權,其他人無權使用這件物品,而理所當然,自己也不應該去使用其他已經被其他人“標注”的商品,如果這麼做了,在古人眼裏會被認為是“不道德的”,在這個世界,產品的私有性質從它剛被生產出來就已經確定,交易的過程則是通過貨幣這種媒介,不斷轉移它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這種所有權幾乎無處不在,環繞喬藝雨能夠見到的每一個角落,包括她腳下的土地,身體占據的空間——它們在法律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從這個最嚴格意義上來說,自己現在即使站在這裏什麼都不動,也是非法的。
同樣以這個時代的法律意義上,喬藝雨也擁有了一件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那就是頭頂這頂帽子,理論上來說,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奪走這頂帽子,他們將這種權力定義為“財產權”,是這裏每一個人天然具備的一種權利之一,可這裏的法律又規定,獲得過程必須合法,喬藝雨知道,自己獲取的途徑嚴格來說是非法的——雖然她所使用的貨幣和真正的貨幣之存在分子級別的精度誤差,但終究屬於假幣,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自己這種所有權同樣岌岌可危,這個認知多少衝淡了她因為新鮮感所帶來的快樂。
還有一個她不能適應的地方,就是這裏大多數男性、甚至女性看自己的眼神,以前她總覺得曆史故事中,說這個時代的人有多愛美是一種出於藝術、情節需要的適度誇張,但從自己這十幾個小時的體驗來看,恐怕這是一個自己很難適應的問題,五官比例的協調在喬藝雨的時代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在這裏無疑是一種奢侈和幸運——在這個時代基因表達都是完全隨機不受控的,一個人如果想要“看起來更美”,通查的兩種方式就是化妝或手術,前者作用不是很大,後者副作用很大,與這個現實截然相反的一點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有“天然情結”,認為那些不經過技術修飾的東西要比經過修飾的更好……喬藝雨了解這些,但她不理解,因為時代差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