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風起雲湧暗戰生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塹之戰(30)(2 / 2)

說道這的時候,李玉眼睛裏已然噙著淚水,決絕說道:“想我李玉,雖然奉太子之名,卻無太子之實,十幾年來為了保身,癡傻十數年,今日好不容易有了出頭之日,不作出點犧牲,無論如何也對不住那些戰死沙場的大燊朝將士們,別說無用,我意已決,你們各自辦好自己的差事,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此別過。”

李玉說完,無名決功法運用全身,就在眾人的視線內,轉眼淩空踏步,幾個扭轉,便不見了蹤影。

剩下呆立在當場的十幾藍旗軍統領,也是望洋興歎,知道這個太子李玉的身手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所以眾人也是各自回轉,迅速調兵前來剿滅還來不及撤走的叛賊之軍。

走了沒多久,那範天磊卻是沒有繼續前行,而是走了一會兒,轉身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同赤色紅甲兵一樣的走向,赫然是第五軍團劉慧明駐地玉.肌峰。

範成明也知道,就憑他叔伯的性子,也不會就此輕易放棄的,而剩下的小隊的兵士,更是沒有什麼可說的,從跟上李玉一路走來,不但感到了這個太子的血性,更看到跟隨這太子的希望,因為有了這個希望,知道跟著李玉值當,當然他們的統領範天磊更是無話可說,所以也全是不約而同的走在了一起。

範天磊沒有約束讓他手下的或去或留,更知道凡是跟隨自己的也不會離開,沒有一身的本事,所幸卻有著一身的肝膽,心懷對李玉的敬仰和崇拜,向著那玉.肌峰堅定的走去。

話說李玉悄然離開了跟隨他的藍旗軍二十多人,隻身一人混跡到北撤的紅旗大軍中,一路也是疾行之中。在行軍的過程中,也是心急如焚,趕路速度飛快,不一會兒就超越了好幾撥身著赤色軟甲的輕裝紅旗軍。

不到一會兒,便來到了趕到了劉慧明軍團的營地。劉慧明軍團是藍旗軍所有軍團中人員最為混雜的軍團,裏麵下等卑劣之人聚集,不說現在的人級等分,就說名字也能聽出點門道來。

劉慧明軍團又號稱炮灰團,在所有戰役中,這個軍團一般都是打先鋒的,死傷的最開始就是他們,可自從劉慧明當上了軍團的都尉之後,人員傷亡不見增多,軍團兵士可一點也不少,已經達到了整整的五萬人馬。

雖然相對別的軍團來說,劉慧明軍團的軍費補給、武器裝備、軍司庫存、兵服儲備等等項目,雖然在人數上大大超過了其它軍團,可在軍事花銷上還不如其它軍團的一半兒,如此說來,這劉慧明所部的兵士都自發以為他們在藍旗軍乃是後娘養的一樣,沒有受到公平的待遇。

其實這並不能怪罪諸國衛統帥之責,在很多時候,是這劉慧明資源減少供給,自發降低各項消耗,而且也是從自身做起,吃住都和普通士兵一起,若不是發號施令整頓兵馬,說不定那劉慧明跟普通的兵士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整個兵團在劉慧明的帶動下,很多都是自力更生,包括營房建設,不想其它兵團都是軍司庫統一配發的上等帳篷,幾乎全部都是利用山上的岩石和灌木交織搭建而成。乍看上去整個營地就像是一個難民營差不多。

由於李玉的快速趕來,很快就超過了行軍北撤的紅旗軍,來到了第五軍團的營地。看上去,低低矮矮交錯曾差不一的低矮營房,全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是那玉.肌峰山上的石頭,堆砌而成。

房頂是從山腳下那低矮的灌木叢取材,全都是藤條覆頂,更個看上去仿佛是那原始人的部落一般,一半兒是借助山勢,一半兒是堆砌石料,頂棚全都是灌木藤條,怎麼看怎麼也不像是一個正規軍營。

再往後看,就是陡峭筆挺的玉.肌峰山巒,整個陡峭的山峰突兀的豎立在低矮營房的背後,對比很是明顯。山峰筆挺聳入雲端,肉眼根本看不到頂端,一看就是一條天塹之路,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路。

盡管如此,李玉順著那山腳下的入口看去,在整個山峰上,蜿蜿蜒蜒呈橫倒的人字形僅容兩人通過的天譴之路,直通山頂,由於人字形的路線,延緩了筆直高聳的地勢落差,就此再在山峰上,鍛造出了一條通天之路。

北撤的赤紅色軟甲兵士,在那天塹之路上飛快的穿行,遠遠的看上去,就像是螞蟻搬家似的,在緩慢前行。一個個橫倒的人字形山路相連,得以讓紅旗軍通過絕頂山峰前行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