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三國歸晉(1 / 1)

吳帝孫休,聞司馬炎已篡魏,知其必將伐吳,憂慮成疾,臥床不起,乃召丞相濮陽興入宮中,令太子孫單出拜。吳帝拉著濮陽興的手臂、手指孫單而死。濮陽興出,與群臣商議,想立太子孫單為君。

左典軍萬彧說:“孫單太小不能專政,不若取烏程侯孫皓立之。”

左將軍張布也說:“孫皓才識明斷,堪為帝王。”於是丞相濮陽興迎孫皓為君。

孫皓,字元宗,大帝孫權太子孫和之子。當年七月,即皇帝位,改元為元興元年,封太子孫單為豫章王,追諡父孫和為文皇帝,尊母何氏為太後,加丁奉為右大司馬。

次年改為甘露元年,孫皓凶暴日甚,酷溺酒色,寵幸中常侍岑昏。濮陽興、張布勸諫,孫皓大怒,殺了二人,滅其三族。

孫皓居武昌,揚州百姓溯流供給,甚苦之;又奢侈無度,公私匱乏。又大興土木,作昭明宮,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於是司馬炎升殿,命鎮南大將軍杜預為大都督,引兵十萬出江陵;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出塗中;安東大將軍王渾出橫江;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各引兵五萬,都聽杜預調用。又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水陸兵二十餘萬,戰船數萬艘。又令冠軍將軍楊濟出屯襄陽,節製諸路人馬。

早有消息報入東吳,吳帝孫皓大慌,急召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膝循,計議退兵之策。

張悌說:“可令車騎將軍伍延為都督,進兵江陵,迎敵杜預;驃騎將軍孫歆進兵拒夏口等處軍馬。臣敢為軍師,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引兵十萬,出兵牛渚,接應諸路軍馬。”孫皓從之,遂令張悌引兵去了。

晉都督杜預,兵出江陵,令牙將周旨:引水手八百人,乘小舟暗渡長江,夜襲樂鄉,多立旌旗於山林之處,日則放炮擂鼓,夜則各處舉火。周旨領命,引眾渡江,埋伏於巴山。

次日,杜預領大軍水陸並進。前哨報道:吳帝遣伍延出陸路,陸景出水路,孫歆為先鋒:三路來迎。

杜預引兵前進,孫歆船早到。兩兵初交,杜預便退。孫歆引兵上岸,迤邐追時,不到二十裏,一聲炮響,四麵晉兵大至,吳兵急回。杜預乘勢掩殺,吳兵死者不計其數。孫歆奔到城邊,周旨八百軍混雜其中,就城上舉火。

孫歆大驚道:“北來諸軍飛渡長江而來的嗎?”急欲退時,被周旨大喝一聲,斬於馬下。

陸景在船上,望見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風飄出一麵大旗,上書:“晉鎮南大將軍杜預”。陸景大驚,想上岸逃命,被晉將張尚馬到斬了。伍延見各軍皆敗,乃棄城走,被伏兵捉住,縛見杜預,遂得江陵。

於是沅、湘一帶,直抵廣州各郡,守令都望風齎印而降。杜預令人持節安撫,秋毫無犯。於是進兵攻武昌,武昌也降,杜預軍威大振,大會諸將,共議取建業之策。

杜宇揚帆而行,過三山,來取石頭城。擂鼓大進。吳將張象引從軍請降,王濬命張象回本船,直至石頭城下,叫開城門,接入晉兵。

吳帝孫皓聞晉兵已入城,想自刎。

中書今胡衝、光祿勳薛瑩奏道:“陛下何不效安樂公劉禪?”孫皓從之,也輿櫬自縛,率諸文武,到王濬軍前歸降。王濬釋其縛,焚其櫬,以王禮待之。

於是吳國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戶口五十二萬三千,官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米穀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後官五千餘人,都歸大晉。大事已定,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稟。

次日,陶濬兵不戰自潰。琅琊王司馬伷並王戎大兵皆至,見王濬成了大功,心中忻喜。

次日,杜預也到,大犒三軍,開倉賑濟吳民,於是吳民安堵。

王濬班師,遷孫皓赴洛陽麵君,孫皓登殿稽首以見晉帝。

晉帝封孫皓為歸命侯,子孫封中郎,隨降宰輔都封列侯。丞相張悌陣亡,封其子孫。封王濬為輔國大將軍,其餘各加封賞。

自此三國歸於晉朝,司馬炎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