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隆迪為了喚醒靳武的鬥誌,在其最艱難的時刻,不惜撒謊騙他說已經找到了他的妻子,而且他的妻子還給他生了個很像他的女兒。
靳武果然靠著對芷蘭的這股信念,咬牙再次從鬼門關闖了過來。
可惜說出去的謊,卻不是那麼好圓的,關鍵時刻,還是阿拉月再次“獻計”,原來他們的漢人母親曾經出身蜀地的沒落世家,因此不但寫得一手好字,而且極擅長模仿別人的筆跡。
阿拉月便讓阿隆迪設法將靳武每日貼身放在懷裏的那封家書偷出來,讓他們的母親照著上麵的筆跡假裝是靳武的妻子,給他寫了一封信。
阿隆迪實在無計可施,隻好按照阿拉月的話去做。
事實證明他們的母親確實天賦異稟,靳武竟然真的沒有看出這是一封偽造的書信。
尤其上麵的語氣幾乎與溫柔的芷蘭一模一樣!
靳武時隔多年,終於又找到心愛的妻子,而且信上麵還提到妻子如他所願的給他生了個女兒,心裏越發高興,恨不能傷好以後就馬上與妻女團聚。
等傷勢稍微好轉,靳武再次提出離開,沒想到這次出變故的卻是磨析詔王依古年。
原來,依古年對靳武起了愛才之心,很想把靳武留下來,再加上自己的掌上明珠也一再懇求希望能嫁給靳武為妻。
父女倆便百般阻攔靳武離開,雙方幾乎僵持不下,最後連阿隆迪也經不住唯一的妹妹哀求,轉而希望靳武改變主意,選擇留下來。
靳武仍然不肯,甚至不惜大動幹戈,絕望的阿拉月見這一招不成,竟然背著阿隆迪,懇求母親再次幫忙,又一次冒充芷蘭給靳武寫了封“家書”。
上麵仍然以“芷蘭”的語氣,字字傾訴這些年靳武不在家,她們母女及小姑的日子之艱難,還說她自己無所謂,隻可憐小姑和唯一的女兒也吃盡苦頭,正好靳蘭就要遠嫁到江南,她亦決定隨靳蘭出嫁後,離開長安,帶著女兒另嫁他人,並自寫了休書一封與這封信一並送來,隻求靳武不要怪她絕情,夫妻之情自此一刀兩斷。
靳武看了那封信,當場就噴出一口熱血,連帶再次牽動前兩次致命的舊傷。
阿隆迪自然知道這封信是假的,就在他準備去質問阿拉月時,竟然意外得知原來當年他派去永昌巷尋找靳武妻子的人是被阿拉月給收買了!
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起,阿拉月就已經對靳武起了獨占的心思,所以千方百計的想法子阻止靳武得知妻女下落。
而他這個自詡靳武好兄弟的,更是一次次被自己的妹妹牽著鼻子走,就這麼欺騙了自己最好的兄弟、自己的救命恩人!
阿隆迪徹底憤怒了,在劈頭蓋臉的教訓了阿拉月一頓之後,就準備向靳武將一切和盤托出。
沒想到這個時候阿拉月反而分外冷靜,她從袖子裏拿出一封信,直接丟給了阿隆迪,並聲稱這是他們的父親親自派人到長安查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