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大師隻道:“小施主,世間之事皆有因果,一念之間,便可種下幾個或無數個因,這幾個或無數個因又可接下幾個或無數個果,而新的果又可變成新的因,如此循環往複,因果不斷。”
“便如一人時常去河邊打魚,一日打出兩條大魚,將其中一條換了錢財,將另一條送給路邊一隻垂死的野貓。如此打魚便是其人之因,得了錢財和救了野貓便是其人之果,而魚因打魚之人而死則是魚的果,打魚之人則是魚的因。”
“後來,其人再去河邊打魚,路遇上次得救的野貓,野貓為報答其救命之恩,便抓來老鼠相送,那其人當初救貓便成了這件事的因,貓送來老鼠又成了新的果。”
“然而其人厭惡老鼠,以為野貓心存惡意,便對其惡言相向,野貓誤以為其人不滿,又捉來更多的老鼠,其人便反生仇視,一怒之下將野貓打死!則其人當初救貓,後來反因救貓而殺貓,因果顛倒循環。”
“其人殺死野貓,野貓的血跡又引來惡狼,其人為躲避惡狼,便跳入河中,不想水中群魚為報捕殺之仇紛紛一湧而上將他團團圍住,他險些在水中窒悶而死,幸虧一獵人路過,打死惡狼,驅散人群,其人才僥幸保得一條性命。”
“如果此人溺水是最後的果報,那令其收獲惡果的因到底是當日親手所救之貓,還是自己所釣之魚?而此人家中有一老母,常年臥病在床,其人至孝,故而時常到河邊打魚,以此換得錢財為老母求醫問藥。”
“若是究其根源,其人至孝不應論罪,路遇弱小能出手相助更乃善舉,然心有不悅便生惡念實屬不該,日日捕殺河中之魚濫造殺孽也是自損福澤!故而此番冥冥之中因果循環,報應相隨,其人既有所得,也終難逃一報。”
“君廓小施主,凡事有因必有果,倘若種下惡之因,則他日必收惡之果報,隻是天理循環,各自的果報須對應從前各自的因,不是不報,然則時辰未到。”
懷遠大師這番話可謂意味深長,少年清雅的臉龐上露出敬仰的神色,道:“大師這一番點撥可謂用心良苦,君廓已徹底明白,請您受在下一拜!”說罷,起身對著眼前慈眉善目的老者恭敬的一揖到底。
懷遠大師也雙手合十,還禮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小施主聰慧過人,他日必當前途無量。”
少年見時辰不早,便將剩下的大半壇美酒仔細包好,準備起身告辭。
懷遠大師將他送入那間耳室,打開牆上的機關,耳室內立即出現一條地道,少年向懷遠大師拱了拱手,便拿出火折子、抱著美酒準備順著地道離開。
懷遠大師隻道:“小施主,世間之事皆有因果,一念之間,便可種下幾個或無數個因,這幾個或無數個因又可接下幾個或無數個果,而新的果又可變成新的因,如此循環往複,因果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