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太平經(2 / 2)

王山洛看著金剛奴已經像葫蘆一樣撅起的嘴搖頭笑道:“哈哈,你這娃娃可莫要好高騖遠。煉氣功法大略上由次到好分別分為下品、中平、上乘、道典四等。這《太平經》本身雖然是一門勉強達到中平的功法,可它的來頭卻是大的嚇人。《太平經》乃是當年神洲大宗太平道給低階弟子修煉的功法,脫胎於太平道傳承的賴以開宗立派的《太平道典》。那些低階弟子修煉《太平經》有成後,便有機會修煉更高層次的《太平道典》。”

“道典?”金剛奴驚訝道。

王山洛點點頭長歎一聲道:“這還要從當年的仙魔神洲之戰說起。五百餘年前,魔族入寇神洲,魔族與神洲的道門大戰數十年,最終竟然硬生生將神洲陸地打得四分五裂,其中神洲靠北的大半陸地全部沉入了海中,原來神洲陸地北部的一些山原丘陵則形成了海中的諸多島礁,神洲北部的海域以及諸多島礁被稱為神洲陸沉遺跡。”

“而神洲南方的陸地也被激烈的鬥法波及,崩裂成了大小不一的四塊,這四座大島被稱為南神洲四島,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海島。這四塊陸地的麵積總共有神洲陸地崩毀前的三成多,現下南神洲四島被魔族以及人族的魔道修士建立的宗派占據。”

“太平道就是在這仙魔神洲之戰中消亡,全宗上下包括四位合天境大修士在內全部戰歿,道統斷絕,最終隻有三個新入門的弟子活了下來。這三人乃是親兄弟,大哥姓張名為張角、張寶行二、張梁行三。”

“張角、張寶、張梁?太平道?這三人……不是漢末的黃巾賊首嗎?”金剛奴聽過王山洛給他講的漢末三國的故事,聽到三人的名字立刻就想起來了,漢末的起義的黃巾軍的首領張角當時所創立的道門教派正是太平道。

王山洛點頭道:“就是這三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據說大賢良師就是神洲太平道道主的尊號。這三人在神洲太平道滅亡後,像日後的許多神洲修士一樣,選擇回到位於南瞻部洲的九州祖地,想要重新在九州祖地建立太平道。”

“他們兄弟三人一開始在冀州治病救人、廣施符水弘揚教義倒也算是做了不少善事。可是後來他們三人見到當時漢朝朝廷內有宦官弄權,外有外戚幹政,地方豪族盤剝百姓,頓時生了貪念,以為有機可乘,便煽動教眾造反,試圖推翻漢朝建立宗門教派為首的國家。結果你已經知曉,黃巾事敗,張角三人均死無葬身之地。不過張角三人雖死,這《太平經》卻傳了下來。”

“《太平經》雖然隻有中平的層次,但是修煉起來極為容易,並且修煉出的真元法力極為中正平和,可以施展大多數術法,修煉有成之後很方便改修其他高階功法。張角當時麾下的五千黃巾力士便是修煉了《太平經》,能夠讓那些普普通通的田舍漢中出現五千達到初階煉氣士實力的修士,可見這《太平經》的不凡。”

看到金剛奴不以為意地撇了撇嘴,王山洛笑道:“這《太平經》隻是讓你先修煉著,你身體不好,目前最重要的是先解決你身體的問題。無論如何總是需要有一點修為作為保障才好放手施為,一舉解決你身體的問題。等你身體大好了,自然有高級的功法給你修煉。隻怕到時候阿奴你又會哭著鼻子喊修煉難哩!”

“才不會呢!”金剛奴辯解道。

“為什麼神洲修士回到的是‘九州祖地’呢?他們原來也是九州的人嗎?”金剛奴問道。

王山洛點頭道:“是啊,神洲修士便是源自九州。他們一部分是上古年間九黎等部族被炎黃二帝統轄的部落擊敗後,有一部分部族不想臣服炎黃二帝,於是就從九州遷徙到了神洲。雖然傳說上古年間人人都修煉有修為傍身,不過從九州遷徙往神洲路途遠而險惡,這些部族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活著到達了神洲並且繁衍了下去,這部分修士在神洲修士中占少數。”

“再就是商朝滅亡後許多殷商遺老遺少以及大多數九州的修士都離開了九州前往了神洲,神洲就此開始繁盛。目前神洲修士大多都是這些人的道統以及後代。自從大禹定鼎後方有九州,九州之前華夏之地便成為神州。古時候相傳以黃帝為中央天神,黃帝以土德王,中土為黃帝領治的土地,因此稱為神州。東勝神洲本來名為‘東勝身洲’,後來因為道門香火昌盛才演變為‘東勝神洲’。”

“從大禹開創夏朝及至商朝滅亡,天下九州已經傳承了一千餘年,可謂深入人心,因此這些離開故土前往神洲的人心念故土,便稱九州為‘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