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蟬遺蛻(1 / 3)

卻說聖後武媚聽晉陽公主說她有另外一具天蟬遺蛻,頓時心中大喜。聖後武媚強自壓抑心中喜意,故作鎮定說道:“如此甚好!隻要明達你說的那個天蟬遺蛻,真的有效,我當即便派人去追去,召令丘神積立刻回來。”

晉陽公主見她急切心中不由一陣好笑,搖頭說道:“不急,不急,關於這天蟬遺蛻我還沒說完呢。”

聖後武媚,蹙起眉頭,有些不悅道:“難道你那天蟬遺蛻。還有什麼變故不成?”“倒也不是什麼變故,而是聖後你現在還得不到那句天蟬遺蛻。”

聖後武媚,聽了晉陽公主的話,頓時心頭有些薄怒,他厲聲說:“你如此這般說,莫非是要戲弄於朕?”

“非也,非也。我實話與你說了吧,賢兒有一女,便是天蟬度厄法體,單名喚作‘蟬’。我當年偶然發現此事,便將那女娃收做我的弟子。現在她就在太平公主府中。我那徒兒為救她的父親,甘願將她的的天蟬遺蛻獻給你,隻是她如今才七歲,三衰劫也是一劫都沒有渡過。這樣的天蟬遺蛻現在還不成熟,你得到也無甚用處。隻要你答應放過賢兒,蟬兒便將渡劫失敗後的天蟬遺蛻給你用。”晉陽公主苦笑說道。

“若事實真是如此,那孩子倒也是個純孝之人。可你空口白牙這麼說,讓朕怎麼相信?倒是你,不聲不響的收了那個丫頭做徒弟,恐怕也是別有居心吧。”聖後武媚冷笑道。

晉陽公主反唇相譏道:“聖後你這純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那丫頭孤苦,這才把她收到身邊,並非為了圖謀她什麼。反倒是你這個祖母,要是真有意她的天蟬遺蛻,倒是還要幫助她好好修煉,讓她多撐過一劫,使得天蟬遺蛻的品質更上一層啊。總之,事情我已向你和盤托出。我與我的徒兒就住在太平的府上,朝廷也招攬了不少知識淵博的供奉,你大可隨意求證此事。派人來看看孩子,也未償不可,隻是時不待我,這個交易你若是覺得可以做,那就要抓緊些了。”

見聖後武媚點點頭似乎若有所思晉陽公主繼續說道:“另外,紫微星劍落在了一位劍仙手中,那位劍仙的獨子卻在我這裏。那位劍仙對這個獨子愛之如命,若是拿著個孩子來要挾他,必定可以讓他乖乖交出紫微星劍。你若是想要紫微星劍我就把那個孩子給你。”

“好。紫微星劍之事,那就這麼說定了。隻要你把孩子交給我。我得到紫微星劍,自然會履行承諾。”

“這卻是不行。若是你自己出了岔子不能如願以償怎麼辦?你還是先履行承諾,我才把那孩子交給你。”晉陽公主立刻搖頭說道。

聖後武媚冷哼一聲道:“哼!天蟬遺蛻的事兒,你就想在朕這裏空手套白狼,還要朕另外賠出資源給蟬兒那孩子修煉使用,怎又還使這一招?你不把那孩子給我,我派人強行把他擄來,你又能奈我何?”

“我所言非虛,聖後愛信不信。我出賣那孩子已經良心有虧,你不信便罷了。至於動強?那孩子隻有活著才有用,死了可就沒有用了。”晉陽公主擺出一副滾刀肉的樣子。

聖後武媚說:“也罷,我便信你一次。你把那孩子給我,我保證履行承諾。天蟬遺蛻我要再做考慮,會盡快答複你。”

“此事就怎麼說定了。”說罷,晉陽公主就向聖後武媚行禮告退了。

晉陽公主告退之後,聖後武媚也是在心中反複合計。

武後武媚心道:“明達那個丫頭真是好算計啊。她自己不用那個孩子去要挾別人,卻要我來做這個惡人。那個劍仙能從去北極星宮的諸多強者手中搶奪到紫微星劍,顯然也不是易於之輩,能不能順利得到紫微星劍卻還不好說。也罷,就給她一個順水人情,全當是天蟬遺蛻的饒頭吧。”

聖後武媚十分重視天蟬遺蛻的事,當即便派人去傳召大唐宮廷重金招攬的幾位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的供奉前來,欲向他們谘詢天蟬遺蛻的事。

不久之後就有六個人在執事太監的引領下來到大殿中。殿中站立一共有六個人,為首的是一位身穿葛黃色僧衣的老和尚。這位老僧身材高大,長長的白眉垂過眼角,頭頂上整齊的點著六個戒疤。這個老僧正是連聖後武媚都極為敬重的禪宗大師神秀。神秀大師與其他供奉不同,早年他在江陵當陽山玉泉寺,大開禪法,聲名遠播。四海僧俗聞風而至,聲譽甚高。聖後武媚武聞其盛名,遣使迎至洛陽。神秀大師深得聖後武媚敬重,聖後命人於當陽山置度門寺,在神秀家鄉尉氏建一座報恩寺,以旌其德。神秀大師雖然是朝廷供奉,可是他地位超然,來去自由,不受羈絆,隻是現下恰好在洛陽傳法,於是也被請來。

神秀大師身邊還站著一個身穿八卦仙衣,手持白玉麈尾,三綹長髯、鶴發童顏、麵貌清臒的老道士。二人身後跟著四人分別是一個老年儒士、一個比丘尼、一個黃色眼瞳,生有一臉虯須的中年胡人大漢,以及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沒有什麼出奇的農家老翁。

請諸人就坐之後,聖後武媚叫人奉上茶水。神秀大師並未動那杯茶,而是雙手於胸前合十口誦佛號“無量壽佛”後就問聖後武媚道:“不知聖後召集我等諸人所為何事?”

聖後武媚說:“諸位供奉都是博古通今,學識淵博的能人。朕聽聞過一個傳說,是關於已經圓寂的玄奘大師。有傳聞說吃玄奘大師一塊肉,可得長生不老。朕正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諸位到此求教,此言何解?”

聽了聖後武媚的詢問,神秀大師與那個老道相互對視一眼均是沒有說話。而那老老儒生、比丘尼、中年胡人大漢,以及那個老翁,卻是麵麵相覷,疑惑不解。

那個老儒生開口說道:“不瞞聖人,這個傳言老朽也曾聽說過。本以為是市井之中無知小兒的以訛傳訛之言。如今蒙聖人垂詢,請恕老夫才疏學淺,不能解答。不知其餘諸位有何高見?”比丘尼、中年胡人大漢,以及那個老翁均是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