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天空剛剛露出一點魚肚白,夜裏的露水也因為氣溫的回升而開始蒸發。
慢慢地整個梁家村都被陽光籠罩著,雞鳴狗吠聲此起彼伏,好似要告訴人們新的一天馬上就要開始了。
接著鄉村的第一縷煙霧從某家的煙囪嫋嫋升起,每家每戶開始為一日的三餐開始努力奔波。
趙春娥很早的就醒了,本打算早點起床給孩子們做早飯,起來的時候看梁一寧睡得正熟,也就沒有那麼急了。
想到這個倔強的孩子,趙春娥真的是不知道說什麼好,怪就怪家裏太窮,沒有錢。
那天她渾身被*抱回來的時候,趙春娥還以為是因為不給她讀書想不開,尋了短見,後來知道事情的原委後,趙春娥愈發覺得心疼,是以前太忽略她了。
她以前就失去了一個女兒,再也受不起這樣的打擊了。
趙春娥一共生了五個孩子,但是隻帶大了三個孩子,兩個女孩一個男孩,老大梁一靜,老二梁一寧,老三梁一然。老三最小又是男孩,在家裏的受寵很多,老大相對於來說還好,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老二了。
計劃生育在那個時候不是沒有實行,而是形同虛設,很多人都想不通沒有兒子要工作幹什麼,都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寧願沒有工作也是要生個男孩。
有很多有工作的人,生了好幾個女兒都沒有生到兒子的,條件好了都選擇搬離村子,以後過得很不錯的,最後都沒有回來過,因為那個時候言語不是一般的傷人,估計是被傷得很了,連離開自己生活過半輩子的家鄉都不留念。
好像沒有生男孩就是一種罪過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趙春娥在生梁一然之前的處境其實很不好。
其實趙春娥在生了梁一寧之後,還生了一個女孩的,她甚至還記得趙春娥生那個孩子的時候生差不多去了,要是沒有隔壁的秋嬸子,估計就沒有現在的趙春娥了吧。
那天,趙春娥費盡全力終於把肚子裏的孩子生下來,一聽說是個女孩,她本來就蒼白的臉上更加沒有了一點血色,在床上開始唉聲歎氣哼哼嘰嘰的,心裏壓力超級大。
梁老頭和老太太才不會照顧到她的情緒會怎麼樣了呢?總之一句話,生的是孫子他們才開心,生的要是孫女,他們自己心裏還不是很舒服呢,憑什麼還要安慰她啊。
以前做媒的人來說這門親事她就是反對的,趙家的成分不是很好,這是最開始梁老太不喜歡趙春娥的原因,後來發生了接二連三的生了女兒就更加喜歡不起來了。
梁平山還又不在家,一個勸導的人都沒有。
在梁一寧看來,梁平山在家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隻會讓趙春娥呃負罪感更深而已。
趙春娥雖然堅持給她們兩姐妹上學,卻還是以夫為天的農村婦女,還是覺得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她應該盡到的義務,沒有兒子也是她的一塊心病。
記得生完孩子才三天,她去上茅房,因為氣血虛大腦供血不足就倒在裏麵,甚至還來不及呼救。
碰巧秋嬸子剛好路過,就聽到砰的一聲,嚇了她一大跳,以為是老鼠聽到動靜想到逃跑把木瓢弄到了,在鄉下是個很常見的事情,也就沒有特別在意。
好就好在秋嬸子突然意識到是趙春娥家的茅房,知道她剛剛生產完,她也是女人,知道女兒生孩子就是在鬼門關裏走一早,還是隱隱的還是有些不放心,就叫了兩聲趙春娥的名字,沒聽到人回答的聲音,就走了。
可是越想越不對勁,大白天的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聲響呢,還是留了個心眼,就轉頭去梁家看看情況。
推門進去就隻見梁一靜坐在床邊看著兩個小娃娃,旁邊是梁家的老二和剛出生正在熟睡的小嬰兒,問了:“你媽媽在家嗎?
她剛回答:“上茅房去了。”
秋嬸子心裏暗叫不好,這下怕是出事了,急忙大聲叫:“快點來人啊,出大事了。”
自己則馬上又急急忙忙往茅房跑過去。
年幼的梁一靜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從秋嬸子的神態看來,肯定是發生了不好的事情,還是關於趙春娥的,也就跟在的後麵。
到了茅房邊上,梁一靜又不敢進去了,她怕證實心中所想的,可是又隱隱的期待事情也許沒有那麼糟糕,鼓起勇氣邁進去去以後,就看見趙春娥沒有一點生氣的躺在地上,梁一靜一時間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