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圩依山傍水,緊挨著西泉鎮,村中人大多姓林,聚族而居。據說當初林家老太爺做過洪武爺的禦史言官。後得罪權貴被罷免回鄉,就在此地耕讀傳家,繁衍生息。
弘治九年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祭灶王爺習俗由來已久。林家圩村村民也不例外,每家每戶打掃廳堂祭灶君。
在林家圩村東頭一戶農家小院裏林傳義一家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林傳義和妻子李秀瑩忙活了一下午,終於窗明幾淨,此時林傳義正在焚香禱告“人間臘月二十三,恭請灶君上西天,灶王奶奶一同去,好話說盡壞莫言。”說完跪下磕頭。
“哥哥,哥哥,我要吃飴糖,你不是說爹爹祭灶之後就可以吃了嗎?”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傳來。
“雲淑乖,要等一下下喲!快來,哥哥給你講個小白兔的故事。”
“我要聽白雪公主的故事”
林傳義看著一雙兒女,心頭歡喜異常。林傳義是林氏旁支,日子過的很緊吧,平日裏辛苦操勞也就勉強填飽肚子。妻子李秀瑩平時做一些縫縫補補的活計倒也能賺個十幾二十文的貼補家用。這祭灶的飴糖就是用妻子做活計的錢買的。祭灶本也就是一個儀式,祭品肯定還是要給孩子吃的,這年頭除了大富之家,一般升鬥小民誰舍得把祭品一直擺放,通常都是儀式完了就分給孩子吃了。尤其是這年頭不如後世,飴糖可是奢侈品,一年能吃個一兩回都夠吹噓的了。
林傳義從灶君麵前拿下飴糖分給自己的一雙兒女。
“吃糖咯!哥哥,好甜呀,飴糖真好吃,要是能天天吃就好了。”
“慢點吃淑兒,哥哥這裏還有,都給你留著,不過不要多吃喲,吃多了會壞牙的。”
聽著兒女的對話李秀瑩和丈夫對望了一眼,兒子突然長大了懂事了,這在五天以前還和妹妹爭競一口吃食,現如今竟然大變樣。
殊不知的是現在的林雲軒是來自二十一世紀文學研究院的文學博士。
一場旅行路上的風暴把林雲軒帶到了平行世界的大明弘治九年的林家圩村。巧的是和前世的名字一樣。林雲軒初到時想盡一切辦法回去,那剛約上的美女還沒見過真人麵容,那剛簽約的書還沒領取稿費,這一切真的是太扯了。不過現在的林雲軒已經認了,既來之則安之嘛!
閑暇之餘逗逗五歲的妹妹,給妹妹講講故事,現在的林雲淑一刻都離不開林雲軒了。自己的哥哥太神奇了,竟然知道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故事,跟哥哥在一起真好玩兒。
林雲軒今年八歲,想想都覺得憋屈,一個三十多歲的人突然變成八歲的頑童,想來真是搞笑至極,明明智商可以碾壓這個時代的人,可是還要裝作什麼都不懂,可想而知是什麼感覺。
是夜,窗外月朦朧。林雲軒哄睡了妹妹後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此時李秀瑩的說話聲傳了過來。雖然很小但是林雲軒聽的清清楚楚。
“軒兒都八歲了,人家孩子七歲都蒙學了,你到底是怎麼想的,要不過了年你去父親那裏說說,雖說分家了但軒兒畢竟也是老爺子的親孫子,他不會不管的,你就是舍不下你的那張臉,實在不行的話我去,我明天就去。”李秀瑩強勢的說。
“先別去,過了年在說,再說老爺子的日子過的也不寬裕,蒙學是一個費錢的事兒。”林傳義小聲的道。
“那好,你過了年一定要給老爺子說軒兒蒙學的事。不然給你沒完。”李秀瑩輕嗔道。
林雲軒聽著母親的話,心裏沒來由的一熱,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大明做點什麼,不然太對不起自己多的這幾百年的知識了。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要想出人頭地還就真得讀書。依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家庭連自己上學的費用都拿不出來。頭有點大呀!
次日天光大好,林雲軒起床幫妹妹穿好衣服來到院子裏。小廚房在冒著熱氣,父母在做早餐,看著煙霧中忙碌的母親,林雲軒眼眶濕潤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此刻估計正在對自己的照片睹物思人、傷心難過吧。
“軒兒把碗筷擺好,準備一下吃飯。”李秀瑩喊道。
“哥哥,哥哥我來幫你,我最會擺碗筷了。”五歲大的林雲淑奶聲奶氣的跟在林雲軒後麵跟屁蟲似的。看著妹妹一張帶著稚氣的白皙麵龐,還略帶著一點嬰兒肥,像是一塊無暇美玉,讓人不禁想摸一下,兩道淡淡的眉毛微微上挑,似乎略帶笑意,長長的睫毛微微翹起,黑色的眸子若平靜的湖麵蕩起漣漪,在加上俊俏的鼻子,玫瑰花瓣一樣粉嫩的小嘴兒,小蘿莉一詞不由的出現在心頭。
“好,淑兒最會擺碗筷了,快來快來幫幫哥哥。”林雲軒寵溺的道。
早餐很樸素一個炒青菜外加一份醃製的蘿卜幹,小米粥窩窩頭。林雲軒吃的很開心,要知道這可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這要放在後世絕對吃不著。
淑兒也吃的很起勁,小孩子就怕比,看哥哥大口的吃著,當然也不甘示弱,吧嗒一口菜,呼嚕一口粥,還時不時的看著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