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旱心(1 / 2)

因處南方,雖是立春,正午時候的楊州城仍舊顯得有幾分悶熱。自打開年,一貫雨水充足的淮南道就再沒下過雨,豔陽高照。城中富戶們早早開始盤算著在城郊莊子上多打幾口水井,水田邊上多建幾座水車,一時城中有手藝的水車匠人生意忙碌,鮮見有空暇時候。

未時三刻,桐花街雲家流水園東麵小角門打開,駛出輛拉貨的馬車慢悠悠朝著城郊方向去,有挑了新鮮菜蔬來大戶人家賣的農戶瞧見車前頭坐的兩個婆子,不由紛紛套交情打招呼。

“王嫂子,李嫂子,今個兒可是又要采買新鮮東西,瞧瞧我家的罷,剛從地裏摘的,水靈的很。”

“兩位嫂子,買兩條魚罷,自家娃上村裏溪頭撈的,個個又肥又嫩。”

楊州城是南方水陸要道,不僅產糧還產鹽,城中無數富戶,尤以鹽商最多,商人之家,掙了錢競相豪奢。雲家更是楊州城中鹽商之最,家中所用所耗原本都是有自家的莊子或專門的菜販供應,沒有這些閑散農戶肖想的份。

隻是今年入春以來就開始幹旱不止,莊子上產出明顯供應不上,菜販們也是有些吃力。雲家又講究,就三天兩頭讓家裏下人去外麵收些好的菜蔬雞鴨回來吃,好歹填補。

王嫂子和李嫂子都不是雲家得力的管事,不過討好了采買上的人,得了這個暫時的肥差,不過是散碎銀兩往來,管事們還看不上,就都給了往日看得順眼的下層人。因這個,王嫂子和李嫂子也給自家撈了不少銀子,在外頭更是多了幾分體麵,很有些巴結的菜農莊戶圍上來。

聽得幾個鄉下婦人的吹捧,左右天氣熱也不想走的太遠,王嫂子和李嫂子就停了車,跳下來,先撿幾人挑來的菜蔬瞧了瞧,又去看那魚。

待見得菜蔬都被曬卷了葉兒,魚也是要死不活翻著肚子朝天,不由撇撇嘴,“你們這樣的東西也敢拿來,咱家可不能要,買回去扣錢呢。”

一名農婦湊上去,數了幾個錢塞到王嫂子手裏頭,“王嫂子,天熱呢,地裏頭又沒水。趕幾個時辰路來,不過是曬卷幾片葉子罷了,我們都是地裏刨食,今年收成也不好。就指望老爺太太們賞些錢過日子。雲家老爺太太都是大度人,想來體諒我們這等人辛勞。”

聽得這樣巴結口吻,王嫂子和李嫂子對視一眼,將錢袖進去,還是不滿,“可這菜上了桌子,不一眼就瞧出來。”

兩人倒不是不想要錢,雖說這些鄉下人出手小氣,比不上府裏頭主子的打賞。但她們這些人,往日都是廚房裏幹粗活,不過是運氣好才能得幾回這樣的好差事。主子們打賞她們又能碰到幾回?再說積少成多,這些日子她們十來個錢的積攢,十數家人孝敬,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隻是這不像旁的東西,那是要送上桌子給主子吃到嘴裏,可沒有隱瞞的法子。主子們個個挑嘴,倘或不對,為這點銀子丟差事或是被賣出去,可就劃不來了。

兩人拿不定主意,有農婦見狀上前來小聲道:“兩位嫂子,這吃的東西自然是分三六九等,可人不也分三六九等,這些東西,您少給些錢,分給那些九等人吃不就是了。您二位和主子當然是用好的。”

這農婦十分會說話,一下就將王嫂子兩個抬到和主子一個位上。雖說兩人明知道不是,心裏也舒坦。

李嫂子心頭暢快,眼珠轉轉拉著王嫂子到一旁,“像她們說的,還像上回,將東西送到綴錦院給三房人吃。”

“這,到底是有三老爺和六少爺在,我聽說這兩日老太爺可又在催著大老爺找名醫呢。三太太又是炮仗脾氣,上回不是還鬧了一場。”王嫂子十分猶豫,三房勢弱,三太太卻是個潑辣人。

“你怕什麼,三老爺六少爺那副樣子還能活多久?說的難聽些,活著受罪呢老太太一貫不喜歡三太太,她縱使鬧翻天又如何?衝喜進門,還沒把人衝好,又生個病怏怏的兒子。等三老爺六少爺沒了,瞧著也是一輩子鎖院門裏頭守寡。家中是大太太做主,你瞧大太太跟她可好,三太太不過是沒牙老虎,嚇唬人罷了。”

見王嫂子還是踟躕,李嫂子幹脆道:“我實話說罷,你以為咱們每日往那頭送的東西大太太老太太心裏沒數?為何三太太去鬧反過來說她,沒罰過我們。你還看不明白?到時我們把這些差的都送三太太和六姑娘吃,三老爺和六少爺送好的不就成了。再說我們什麼時候能撈些油水,你別糊塗了,想想你家裏頭閨女兒子,就是下人,嫁娶也得體麵些罷。”

說到兒女,王嫂子終於心動,一咬牙,“好罷。左右六姑娘前個兒落水,三太太現在忙著照顧她,想來沒空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