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尾聲(1 / 2)

眾學子紛紛露出恍然之色,心中對那明帝更是景仰。唯有阿乙,依然一副漫不經心的神情,趁先生不注意,掩嘴打了個哈欠,懶懶自語一句:“都幾百年前的人了,有什麼好說的?”

他本是壓低了聲音嘟囔,誰知竟被先生聽見了,先生眉頭一皺,驀然回頭瞪著他,斥道:“阿乙,你身為煌國之人,豈能不知煌國之史?欲知煌國之史,又豈能不曉明帝之功績?明帝結束三國紛爭,一統天下,成為大煌帝國的開國之君。在位四十多年,勵精圖治,除舊革敝,德澤天下,四海升平,開創了天元盛世,成為一代明君的典範。你若心懷大誌,自可以史為師,學治世之道、用兵之法;若甘於平淡,也可遙想聖君風範、德儀容止,以滌濁清心、修養自我。怎可似現在這般無知妄語,讓人笑你如井底之蛙,自大淺薄?”

一席話說得阿乙滿臉通紅,深深低下頭去,愧然道:“先生,阿乙知錯了。”

這時,前排一位穿紅衣的少女突然出聲道:“爹爹,我聽娘說,匈奴是明帝跟軒轅皇後共同打敗的,天元盛世也是他倆一起開創的。”

說話的正是先生的小女兒阿朱。她常纏著爹娘講前代之事,尤其愛聽軒轅皇後的故事,心中對她崇拜之極,如今見阿爹隻談明帝,不提自己的偶像,便不滿地嚷了起來。

先生最疼這個小女兒,向來當作男孩般教養栽培,見她提出異議,也不以為忤,微笑看著她:“阿朱,你娘講得沒錯,軒轅皇後輔佐明帝,賢德多才,被譽為一代賢後,你可還記得史書上關於她的記載?”

阿朱早就將軒轅皇後的事跡倒背如流,這點考問哪能難倒她?於是馬上站起來,以清脆的嗓音流利地背道:“後有感於亂世,遂勸帝止兵戈,與民休養,誌在升平。又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是以垂髫之童,皆知禮讓;戴白之老,不識兵戈……”她學著阿爹的模樣,搖頭晃腦,聲調抑揚頓挫,如三月新出穀的雛鶯,動聽之極。

見這丫頭又在眾人麵前大出了風頭,她身後一個年紀略長的少年不滿地冷哼一聲:“我倒聽說軒轅皇後以前是閬琊的太後,煌國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昭帝,還是她跟明帝的私生子呢。”

“你打哪兒聽來的這些混話?”先生臉色一沉,嚴厲地喝問。

“是……是《三國野史》上寫的。”少年有些害怕地縮了縮脖子。

“正經的史書不看,專看這些個稗文野史,那些捕風捉影的謠傳,也能信得?”先生拿戒尺狠狠敲了下桌子,刺耳的聲音驚得那少年一哆嗦,訕訕地埋下腦袋,再不敢多言。

先前那叫阿楨的紫衣少年看著先生,張了張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先生正好瞅見了,便道:“阿楨,有話就說吧。”

“是。”阿楨抿了抿唇,小心翼翼地道,“弟子看過史書,關於昭帝的來曆確實記載得很含糊,隻說他是明帝從宮外帶回來的,還在繈褓之中就被立為太子。後來軒轅皇後跟明帝又生了幾個皇子,但他太子的地位卻從未動搖過,弟子覺得……此事很不合情理。”

眾學子紛紛露出恍然之色,心中對那明帝更是景仰。唯有阿乙,依然一副漫不經心的神情,趁先生不注意,掩嘴打了個哈欠,懶懶自語一句:“都幾百年前的人了,有什麼好說的?”

他本是壓低了聲音嘟囔,誰知竟被先生聽見了,先生眉頭一皺,驀然回頭瞪著他,斥道:“阿乙,你身為煌國之人,豈能不知煌國之史?欲知煌國之史,又豈能不曉明帝之功績?明帝結束三國紛爭,一統天下,成為大煌帝國的開國之君。在位四十多年,勵精圖治,除舊革敝,德澤天下,四海升平,開創了天元盛世,成為一代明君的典範。你若心懷大誌,自可以史為師,學治世之道、用兵之法;若甘於平淡,也可遙想聖君風範、德儀容止,以滌濁清心、修養自我。怎可似現在這般無知妄語,讓人笑你如井底之蛙,自大淺薄?”

一席話說得阿乙滿臉通紅,深深低下頭去,愧然道:“先生,阿乙知錯了。”

這時,前排一位穿紅衣的少女突然出聲道:“爹爹,我聽娘說,匈奴是明帝跟軒轅皇後共同打敗的,天元盛世也是他倆一起開創的。”

說話的正是先生的小女兒阿朱。她常纏著爹娘講前代之事,尤其愛聽軒轅皇後的故事,心中對她崇拜之極,如今見阿爹隻談明帝,不提自己的偶像,便不滿地嚷了起來。

先生最疼這個小女兒,向來當作男孩般教養栽培,見她提出異議,也不以為忤,微笑看著她:“阿朱,你娘講得沒錯,軒轅皇後輔佐明帝,賢德多才,被譽為一代賢後,你可還記得史書上關於她的記載?”

阿朱早就將軒轅皇後的事跡倒背如流,這點考問哪能難倒她?於是馬上站起來,以清脆的嗓音流利地背道:“後有感於亂世,遂勸帝止兵戈,與民休養,誌在升平。又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是以垂髫之童,皆知禮讓;戴白之老,不識兵戈……”她學著阿爹的模樣,搖頭晃腦,聲調抑揚頓挫,如三月新出穀的雛鶯,動聽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