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南北朝時期戰略主權轉移(1 / 2)

南北朝時期幾次戰略主權的轉移

由於南北朝戰火紛飛,戰略主權隨著一次次的戰爭而不斷轉移。明軒在此細數一下南北朝時期的幾次戰略主權的轉移。

劉宋王朝初期:南強北弱

由於東晉晚期,劉裕的北伐,將山東半島和中原囊括於版圖之中,加之劉宋建立之初北方仍處於分裂時期,因而,在劉宋初期,占據了戰略主權的絕對優勢。而文帝時期的元嘉之治為大宋在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同時積聚了經濟實力。然而,隨著北方拓跋大魏的崛起,南北差距開始縮小。大夏,北涼的相繼被滅,宣告了劉宋王朝的外交政策的失敗,檀道濟被處死則是劉宋軍事上的失誤,加之之前的兩次南北戰爭使得中原和山東半島北部失守,截止至元嘉北伐前,南強北弱的態勢逐步縮小。

第一次轉折點: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在戰術上,明顯是北方勝利,然而在戰略上的勝利卻在劉宋,因為太武帝直搗建康城的計劃宣破產,並在北歸途中遭到頑強痛擊,雙方在此次戰役中都有了較為大的損失。

劉宋王朝中後期:南北持平,南方稍微勝於北方。

由於元嘉北伐的失利,宋王朝軍事上遭受重大挫折,轉攻為守,進入了戰略防禦階段,而太武帝也因為在元嘉之戰中實力受損,也無法發起又一次的大規模戰爭,雙方進入了所謂的“冷戰”時期。而元嘉之戰過後,劉宋王朝內鬥激化,皇族自相殘殺嚴重升溫,導致政局走下坡路,與此同時,太武帝則為胡漢的民族矛盾大傷腦筋,重要謀士崔浩成了這次胡漢矛盾激化下的犧牲品。不久太武帝被太監宗愛所害,宗愛把持朝政,北方政局同樣遭遇動蕩。

宋齊之交至南齊前期:南北持平,北方優勢開始呈現

由於劉宋王朝內部皇室傾軋嚴重,外戚兼權臣蕭道成開始掌握政權,並改朝換代,但劉宋晚期混亂的政治導致元嘉之治積累下的國力被消耗殆盡,南齊建國初期,為恢複國力,采取防守型的政策,通過小打小鬧維持危局,此時北方開始了孝文帝改革,鮮卑政權開始了全盤封建化,均田製的開始實行使得北方國力迅速恢複起來,北方開始獲取戰略主權。

第二次轉折點:孝文帝及其子的南征

孝文帝父子兩代的南征,攻取了江北淮南大片地區,加之孝文帝改革後的成果,北方取得了戰略主權,開始頻繁的進攻南方,南齊中後期的皇室傾軋使得江南隻能勉強支撐危局。

齊中後期至南梁初期:北強南弱

齊中後期政局再次混亂,此消彼長,此時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後國力大增,勢力明顯增強,南方開始進入了全麵防禦。這一局麵一直持續到梁朝初期。

梁朝武帝前中期:南北持平,北方保持微弱優勢

集才子,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皇帝於一身的蕭衍經過勵精圖治,南方的國力迅速得到回複。而此時,在北方,北魏開始了胡太後亂政時期,北魏開始走下坡路,南方開始不斷收複失地,並再次轉為進攻型的軍事政策。

第三次轉折點:鍾離之戰與陳慶之北伐

胡太後的亂政導致北魏後期政局異常混亂,南梁在鍾離之戰中,一代名將韋睿,轉守為攻,調動了周圍部隊與北魏進行大規模會戰,並取得全麵勝利,全殲北魏十萬王牌部隊,中山王元英嫡係部隊損失殆盡,自此,北魏再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於此同時,北方爾朱部興起,各地有實力者擁兵自重,北魏開始陷入藩鎮割據局麵,而南梁,派了那位神話般的將領白袍陳慶之護送北魏皇族去坐鎮北方,之後,這位神話般的人物展開了神話般的戰爭,雖然北伐最終失敗,但北魏已經是個空架子了。但另一點要說的是陳慶之從北方回來後開始意識到北方不再是蠻夷之地,這說明北方已經確定了文化上的正統,顯然得益於孝文帝改革後的封建化,這也為日後隋文帝一統南北奠定了輿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