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沒有什麼陰謀,張遼將前事說來,呂布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驚異的上下打量張遼,暗道一聲,這張遼張文遠果然是個俊才,像袁術這樣的人都能看出來。
意有躊躇,有良將在側,固然是一件好事,用以征戰沙場自然能夠無往不勝,但自己遠道而來,袁術竟能不計前嫌,將一郡之地送予自己安身,並將自己的妻妾送回…
這番恩德假如不報…
呂布自思身無長物,居無片瓦之時,能得袁術這樣鼎力相助,假如不報的話…,實在說過去啊。
現在張遼名不顯,威不立,在自己帳下得熬多少年才能獨自領兵征戰沙場…
除非他學自己的樣,那或許能夠提前一些。
再加上袁術的那一份話,張遼他心中難道沒有半點想法?
我是不會信的!
既如此,我何不順水推舟,將此人…
正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又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袁術就用一席話,就讓呂布心中起了別樣心思,不敢再重用張遼。
次日淩晨,被解了騎都尉一職的張遼,就來到的袁術帳下聽用。
當然明麵上是呂布所講的那樣,汝南與壽春相距頗遠,某留下文遠在此,有事即可飛馬報稟,任他曹操、陶謙殺奔過來,布自當立即出兵接應賢弟雲雲。
順便說一句,呂布講著,不是我誇,文遠的騎術精湛,尋常之人用時一日,他半日就能抵達,不會誤了大事。
這話說的張遼苦笑連連,沒法想了。
在送走呂布的同時,袁術召回了閻象等人,不像曆史上,呂布趁著曹操征討徐州的時機,偷襲取得了濮陽,接著敗走小沛,繼而進入徐州。
那時候的他就是一言能決之任何事情的一方諸侯,而現在,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呂布出武關,投奔諸侯,沒有人想要收留他,是自己請他過來,呂布應邀而來,現在他與自己是依附關係。
諸侯依附關係並存的列子,最有的名還得算劉備。
看他從平原開始,一步步跳槽成一方強主,就知道這樣的關係並不足以控製呂布。
是個人都會有野心,野心不能一概而論就是壞事,就譬如拿眼中的呂布的來說,袁術覺得他應該會珍惜來之不易的這一切。
假如呂布他還想謀求自立,那行,上有曹操,下有孫堅、左有荊州劉表、右有自己,你呂布倒是想聯合哪一家,然後再去攻伐那一家?
呂布,他的名聲被他自己給敗壞了,幾乎是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夠相信他了。
就算有人還想嚐試,袁術暗思著,按照呂布他自己的秉性而言,定然還會再次反叛,既如此,何不從一開始就各退一步,將來也好說話?
再者說了,反來反去的才是他真呂布,而非是假呂布。
總得來說,這就是一場交易,自己讓出一郡,讓呂布去占著,減免壓力的同時,順便收了張遼。
我誌在中原,繼而奪取河北,用此兵再征伐荊襄、西涼不無不利,就彷如曹魏,就算有些許波折,大勢方麵已占有天時、地利,餘者皆不可敵!
試想,到了那個時候,呂布就算再能,他能隻手翻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