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哀帝四年,齊禦殿威尉、都指揮使梁竟弑君,於中都加冕稱帝,改國號梁,改元晟天。
梁晟天四年,帝平四海,分封麓、胤、燮、慎、淮、衛、楚、煜、雷州九國。
梁晟天九年,帝崩,諡號端,史稱梁端太祖皇帝。其二子梁玉承帝位,改元裕安。
梁裕安三年,瀚州原鐵騎越天蕩山脈,擊梁朝胤國,陣斬胤公。帝怒,陳兵百萬,潰敵於鎖河山下。
梁裕安四年,帝令築鎖河北關,以禦瀚州鐵騎。
梁裕安十五年,帝崩,諡武。其長子繼帝位,改元康隆。
梁康隆三年,燮地動。朝議以為本朝殺伐罪巨,天怒。帝巡燮,登雁蕩山,上罪己詔,大赦天下。
梁康龍四年,瀚州有流星出北天,南越雁蕩山脈,其大如鬥。帝巡胤,登鎖河北關。
梁康隆七年秋,雷州叛,擊燮。燮公懼,東逃入慎。帝怒,令慎公斬之。慎公遂斬燮公,並其隨從家眷一百五十七人。燮羽將軍蘇琢入燮公殿竊兵符拒雷軍。
梁康隆八年春,蘇琢潰雷軍,平雷州叛。帝悅,以為燮公,並雷州入燮。
梁康隆十年,楚澇淮旱,民不聊生,流民入煜、胤。
梁康龍十一年,胤公薨,其三子亂,帝平朝議,曰且觀之。
梁康隆十二年,胤地平,長公子梁頌入中都朝帝,帝以之為胤公。
梁康隆十三年,帝崩,諡莊。長子梁丘繼帝位,改元安平。
梁安平二年,麓大雪。
梁安平三年,麓饑民入胤,胤公閉關拒。民西出麓瀚關。
梁安平四年,帝崩,諡惠。子梁中繼帝位,改元建安。其時帝年幼,以中樞左右太師劉光遠、呂顏薈並大將軍洪慶統領朝議。
梁建安元年,帝詔胤公梁頌,令其開關以撫麓民,並令胤地賑麓。頌以之為非帝本願,堅拒帝詔。
梁建安二年,劉光遠上疏,劾胤公不尊王訓、傭兵自重共十罪。帝令自辯。胤公怒而舉兵。大將軍洪慶戰而不勝,陣亡。
梁建安三年,胤公入中都,朝而不跪,庭殺左太師劉光遠。帝撫之,加中樞左太師、輔政大臣、太子太傅、中都威衛使。
梁建安四年春,呂顏薈密函慎公。慎公勤王,出鎖河山。梁頌自將胤地兵馬,戰於中都城下。慎公不敵,潰,中流矢。秋,慎公薨,長公子梁鋒承慎公,令建鎖河南關。
梁建安五年,諸侯勤王,敗梁頌於鎖河南關,頌歸胤地。呂顏薈議諸侯兵入胤,皆不應。
梁建安七年,帝親政。秋,瀚州鐵騎破麓瀚關,入麓。麓公薨。公子戚安入胤。胤公以諸侯禮迎之。
梁建安八年,燮公蘇琢令長公子蘇郃北擊瀚州,瀚州鐵騎歸,郃避而不應。冬,戚安歸麓,為麓公。
梁建安十年,燮公薨,燮民長哀。長公子蘇郃朝帝。帝以之為燮公。
梁建安十二年,燮公疾,令其弟淵犀侯蘇昉入墨離城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