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我第一次離開家,目的地是哪兒我並不知道。我隻是簡單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受夠了這個小地方,並且再也呆不下去。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聽村頭說書的老爺爺講故事了,當時還有很多小孩子跟著一起聽。隻是後來慢慢的他們都不聽了,就剩下我一個人聽。因為這些小孩子都在他們漸漸長大的過程裏被他們的爹媽揪著耳朵從說書的小攤子邊上的大石頭上給拎了回去。每個被拎回去的小孩子都不外乎拿起了鋤頭和鐮刀。
這些拿起鋤頭和鐮刀的小孩子從此以後就遠離了說書的小攤子,也遠離了那些他們心中的英雄。每一次起初的時候他們都還偷摸著來到那塊可以坐下十來人的大石頭上,但漸漸的卻也就都不來了。
我是村子裏聽說書的老爺爺講故事的時間最長的小孩子,也因此見證了一批批的與我同齡的,甚至後來比我小的小孩子們出現和消失在那塊大石頭上。這一切都隻是因為我父親大人是村正,所以我並不必像其他家孩子一樣從小就學會操弄農家活計的緣故。
甚至,我還有書讀。
我父親是村子裏最有學問的人,雖然我一直不這麼覺得。在我的心裏,村頭說書的老爺爺是最有學問的人,他知道很多故事,才子佳人,帝王將相,草莽英雄,很多很多人的故事他都知道。可我父親是從不講故事的,他每天隻會拿著幾本書,整日裏搖頭晃腦讀些之乎者也,偶爾也試試什麼吟詩作對,還時不時用他並不怎麼好看的毛筆字在很貴的宣紙上寫上幾筆。但這些,我都並沒覺得是什麼學問。
當然我是一直都不太清楚我父親這樣的人是怎麼會淪落到這麼個窮鄉僻壤的小村子來做個村正的。也不太明白上麵的人怎麼會就那麼放心的把一個村子交托在一個不諳農事的書呆子手裏來管理。當然,或許我壓根也不必明白,隻需要知道並享受著由我父親帶給我的在這個村子裏的一些特權便是。
我父親一直試圖把我培養成一個正經的讀書人,在他看來,讀書是世上唯一的要務,可以為自己帶來所需要的一切,據說他還是本村唯一的一位秀才。
我父親經常念叨的一句話,也是用來教誨我的一句話便是某位皇帝陛下曾說過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基於種種理由,我父親一直以來也很希望我能成為一名秀才。當然,如果我能成為舉人甚至中了狀元那是更好的。但是我父親也並不奢望。
我父親和縣上的某些官員很是要好,因為他們有些共同的愛好,比如附庸風雅,吟詩作對之類的。所以,我父親很有信心能讓我憑著他的那些有著共同愛好的雅友們的關係,順利成為秀才。
可惜,我最後還是沒能成為秀才。
我沒能成為秀才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因為在考秀才之前,我就離家出走了,所以我壓根就沒有成為秀才的機會。
我離家出走定然是會讓我父親很失望的。不過我並不後悔,因為我的人生軌跡注定是不能像我父親為我安排的那樣前進的。我知道他已經向上麵買好了關係讓我能順利成為秀才,甚至為我安排好了婚事,正是縣上某官員家的千金,隻等秀才考試一結束她就將嫁到我家,成為我的媳婦。並且甚至我還知道我父親為何為我尋了這麼一達官顯貴家的媳婦,一切都還是因為這位媳婦她老子的關係。我父親試圖讓我有了一位有勢力的嶽父,然後沾著點他的關係爭取再去考個舉人,然後我的出息就會比我父親大了,然後也就算光耀門楣了,然後我父親就會覺得臉上有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