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捷報
兩人回到帳篷,銘涇告訴關莞自己和屬下商量的結果也正是這樣,關莞驚詫不已,銘涇正好將驚愕的關莞一把吻住,兩人且說且吻,關莞在和銘涇談論軍事的時候,又被銘涇吃盡了豆腐,關莞自從恢複記憶之後也不再像之前那麼扭捏,有什麼感情就直白的表現出來,她希望能夠珍惜與銘涇在一起每一天。
對於關莞這種改變,銘涇自然覺得無比受用,兩人趁著三軍整頓的空隙匆忙的親熱了一場,事後看著關莞臉帶紅潮的臉,銘涇笑著親了一口道:“關莞,謝謝你沒有讓我失去你!”
關莞感受到銘涇的不安,於是安撫的拍了拍銘涇的背:“隻要我還活著,我就一定會回到你身邊,不論我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
第二日戰鼓打響,銘涇親自帶兵上戰場,幾路元帥紛紛跟在銘涇身後,隨戰出場,他們果然是按著之前商議出來的方法對戰大魏,大魏一向以兵刃鋒利而著稱,中軍之路卻是打得十分保守,於是兩方人馬並沒有怎麼廝殺起來,一直到銘涇命人埋伏在側的奇兵,在銘涇鼓聲示意之後,山腰上的奇兵突然急衝而下,直插中軍左右翼,大魏中軍沒料到齊國竟然在兩國如此近距離之下還設有埋伏,慌亂之下陣型被打亂,大魏軍士除了胡亂揮舞手中的兵器之外,一時之間不知要怎麼應對。
大魏的人並未想到剛一對仗,兩方人數並不多的時候就開始設伏,並且不放棄任何製勝的辦法,一戰之下,自然慘敗,關莞也清楚這次大捷完全是因為大魏輕敵,在城門之上的關莞發現大魏軍士並無陣法,想起來有些可疑,想著大概第一戰確實有些輕易地就勝了,不免留了個心眼下來之後想要提醒銘涇。
捷報立即傳給其過朝廷,齊國普天之下盡皆歡慶,不過銘涇下來之後卻同關莞一樣,督促大家千萬要小心對方用了什麼計策,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幾路大帥也是各有看法,有的說晉魏首戰告敗,定然士氣大傷,我們該一鼓作氣將晉魏趕回大老家。另一路則覺得,晉魏首敗,損將卻極少,十分有可能是魏軍的一種策略,目的在於降低齊國防備,在恰當的時機一舉殲滅。
銘涇卻在眾人發表議論之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認為此時應該一鼓作氣,以分隊繼續伏擊大魏軍隊,中軍乘勝追擊。”見有人發對,銘涇食指敲了敲桌子淡淡道:“魏晉兩國初次合作,大魏想的是晉國不要添亂,晉國想的卻是躲在大魏身後,所以我們並非等於在和兩個國家作戰,相反,我們本來不能勝大魏,可是因為晉國在軍中,怎麼都會有些絆子,這樣反而是我們的機會。”
有人添言:“而這首戰,大魏便表現出了不堪一擊之勢,更說明魏晉兩國各有所思,既然如此,我們何必給他們機會整頓兵力,即刻追擊,或能將敵人擊退至少二三十裏。”
眾人被銘涇一番話說得心悅誠服,都點點頭表示同意,見沒有異議之後,銘涇點頭,下令各兵士都整裝待發,將侵我河山者全都趕回老家去。
於是連夜部署,發動車輪戰術,將中軍三萬人分為三路,沒路一萬人組成中軍,剩下一萬休整,一萬待命,當第一波萬人回來休整時,待命的軍隊複出接著對敵,這樣車輪對戰敵人,果然大魏軍士不及,被齊國軍隊打得退兵三十裏。
齊國軍隊更是士氣大作,紛紛將銘涇公子看做戰神一樣的存在,齊王在朝堂收到捷報,賞賜也是源源不斷地送到邊疆,眾軍士升官的升官,賞賜的賞賜,都開心得不得了。
在眾人都沉浸在歡樂中的時候,銘涇卻深深不解,既然晉魏兩國首先發兵,何以如此不堪一擊,簡直不像是魏國的水平,而西邊的晉國軍隊,也儼然一動不動。似乎在等待什麼的到來,銘涇之後猜測他們在等一個特殊的契機。
事實證明其實銘涇想得掠多了,因為這個時候的晉謙根本就不在邊疆,他用第一次敗仗來摸清對方作戰方法,而後想要找到破解銘涇辦法的路子,誰知道晉國見吃了敗仗,心有惶惶,加上大公子在朝堂極力反對爭端,於是沒有辦法,晉謙隻能回宮去向父皇稟告自己的打算,並非有心人挑撥的那樣,晉王在大公子與晉謙之間製衡,決定再給晉謙一次機會,晉謙這才急急忙忙地趕回邊境,與墨何彙合。
“晉老兄,你回來了就好,你快來看看,因為你走之後我一直按照你說的按兵不動等你回來,可是我們的好幾座城市都已經失陷,為了保存兵力,我這才退兵三十裏,你消息想有沒有什麼良策。”一見晉謙回來,墨何就亟不可待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