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上中下三策(1 / 2)

“裴思,你看這地方如何?適不適合紮營?”趙白登上白雲山脈的一個山頂,此處算得上是白雲山脈上一處難得的平地,地勢開闊,視野良好,正巧能看到遠處的西山要塞。

“此處依我看,處於山脊之上,視野開闊,不失為一處寶地,且離西山要塞頗近,將軍營依山而建,進可攻,退可守,不過此處並無水源,隻能讓士卒們去數十裏之外的龍蘭河或是韻河處打水,子爵大人大軍足有數萬人,若無水源,一日兩日尚可,可要是十天半月無法攻克,便會因為水源問題人困馬乏,到時必定軍心渙散。

鄧家爾雖然年輕,但依東風鎮一役和奪取梁溪軍權一事來看,並不是靠關係上位的無能之人,它隻需要依靠西山要塞,哪怕是後路被斷,他固守三月也不成問題,到時候隻需一支精騎數百人騷擾,便可擊破我軍,況且此處往東,皆為陡峭山壁,路途驚險,但凡我軍要退,便會演變為一場潰散,因此依我看,此處隻能算中策罷了。”裴思先是微微頷首,作輯,隨後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你還是如當年一樣,喜歡以上中下三策來提供意見,那好,我問你下策和上策是什麼?”趙白與裴思共事多年,自是了解這位來自中領境的落魄書生,凡事隻要問他,他就會拿出三計供你選擇。

“下策便是安於行雲道沿路紮營十五座,此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正好可以既可以利用樹蔭避暑,又可以保護補給線的安全,還分散了補給壓力,正好西山要塞不適合大規模軍士的行動,十五座營寨輪番休整上陣,既是以逸擊勞,又能保證擁有後發之力,而要塞戰,打的就是持久,是物資的消耗和軍心的穩固。”

“那這為何隻是下策?”

“如果藍家和定西府並未歸順,我們確實可以選擇此策,以防定西府割斷我們的補給線,但如今定西府以定,我們的補給完全可以安然的由定西府甚至是西都府運送而來,不必擔心後勤補給的問題,不過這還不是重點,此刻天起炎熱,樹蔭之下確實可以避暑,但幹燥的樹木同樣是絕佳的引火物,樹木搭配著營壘,一場大火便足以讓我近十萬大軍灰飛煙滅。”

“那上策呢?”

“上策,即可是上策,也可是下策。”裴思故作神秘的說道。

“為何?”

“試問子爵大人是想盡快拿下西山要塞,還是選一個更穩妥的策略?”

見裴思如此說,趙白也反應了過來,西山要塞往西便逐漸靠近沙漠,哪怕是龍蘭郡也同樣麵臨著資源緊缺的困境,更不用說是西薩城,都依賴著行雲道的貿易,這也是前代龍蘭侯爵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西山要塞的原因之一,這是龍蘭郡的命,拿下這裏不僅能自己把握商貿口,還能保證龍蘭河的正常,說這裏是龍蘭郡的基石也不為過。

倘若西山要塞堵塞,隻需要讓藍巡去遊說一番龍蘭周邊的封臣,讓他們拒絕提供物資向龍蘭郡應急,甚至是堵死龍蘭郡的其他出路,鄧家爾隻會越來越弱,而趙白隻需要在韻河周圍紮營,不停的騷擾西山要塞,憑借著他身後的幾乎整個西境,隻需要慢慢磨,假以時日拿下鄧家爾不成問題。

但這顯然不是西門平貴想看到的,也不是趙白想看到的,行雲道堵塞不僅會影響龍蘭郡,同樣會影響西山要塞往東的所有城郭,雖然西薩沙漠沒有什麼重要的商品是必需品,但包括香料,寶馬,寶石之類的稀罕物件可一直都是西境以至於整個大順貴族的最愛,是身份的象征,久而久之必定會演變為對西門平貴的不滿,更何況那些依靠與西薩城貿易討生活的商會們,少的不隻是稅收,甚至可能激發民變。

在西境,世家大族們把握著錢袋子,各地封臣掌握著槍杆子,他們可不管西山要塞往上翻幾代是不是你西門家的,隻知道是因為你趙白率兵進攻西山要塞導致的行雲道堵塞,到時候西門平貴頂不住壓力,一定會讓趙白退兵。

而且以趙白所知,西門平貴就是這麼一個十分頂不住壓力的人。

“就在這安營吧,大不了讓藍巡去找些苦力擔水,下策冒得風險太大,且收益甚微,上策又太過於穩紮穩打,不符合這次出兵的整體策略。”

“以前隻是匆匆經過西山要塞,如今有了閑暇,登高一望才發現此地是如此險要,卡住了行雲道西麵最陡峭的點,大部隊想點辦法確實能繞過西山要塞直擊龍蘭郡,可補給卻會裸露在西山要塞的兵鋒之下,到時候我們腹背受敵,必敗。”裴思看著西山要塞不免有些頭疼,像趙白這樣的近十萬大軍,質量倒是其次,畢竟就算是中都城的大順軍神,八階武士艾正親臨戰場,也不過能打幾百個而已,反而會被茫茫人海包圍,最終也隻能依靠著西山要塞拒守,不然也是殞命當場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