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3章 求藝(1 / 2)

謝斌除了自己懂行之外,再加上經常跟李國輝聊天,對現在的市場行情了解的也越來越多。有些不知道的東西,一查也能全部了解。

李國輝的拍賣行和十幾個大的古玩店,每年進出的物件不知道有多少,真真假假的隻要是有代表性的,一般李國輝都會親自了解一下。這樣一來,反倒是讓謝斌也跟著沾了不少便宜。

惲壽平其人,謝斌也不是不知道,他聽他爺爺介紹過。他爺爺當時也說過惲壽平的畫大概能值個三五萬。不過老爺子說的是哪個時候的價格。

但是很顯然,老爺子低估了國家經濟的發展速度,也低估了民眾的收藏熱情,幾十年前的三五萬,到現在變成了三五百萬。

惲壽平在早年也是玩山水畫的,但是後來卻專攻花鳥,成就極高。這一幅應該就是晚年時期的花鳥畫。畫上是兩隻黃鸝,一隻蹲在樹枝上歪著脖子眯著眼睛似是在打盹;另一隻則雙腳踮起,想要跳躍到另一根樹枝上一般。

畫很簡單,但是技巧非常成熟,線條很流暢,而且著色很輕巧,也很細致,倒是跟謝斌有些相似,刻畫事物時更注重形象。這兩隻黃鸝鳥雖然小巧,但是一筆一劃卻非常清楚,尤其是表情非常的生動。

但是卻不隻是形象生動,意境的刻畫也很靈活,配合著兩根樹枝將整幅畫描繪的生機勃勃,讓人一看之下倍感輕鬆,彷佛真的有兩隻黃鸝鳥在眼前鳴叫雀躍一般。

而且惲壽平不隻是畫好,字也好,他的字主要是跟著褚遂良學的,帶著米芾的風采,但是又自成一體,被人稱為“惲體”,可見其水平之高。謝斌看著不足二十字的題跋,感受最深了。

說實話,以前謝斌看人字帖,一般隻看名人字帖,很少看那些名氣不大的,就像惲壽平,他甚至都不知道他最擅長的字是什麼類型的。

而現在一看不得不承認,能在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真沒幾個是簡單的人物。惲壽平的字秀逸流暢,清俊絕倫,看著非常的舒服,聊聊幾個字,卻將自己那種淡泊而寧靜的氣質給完全刻畫出來了。

惲壽平雖然家世不凡,父親和叔父也都有所成就,尤其是叔父更是擅長山水畫,也自成一派。惲壽平自己也曾經做過明朝的官,可是明亡之後,卻一直在為反清複明的事業而奔走。

後來遭受挫折,惲壽平這才隱居起來,專心研究書畫詩詞。不過那個時候的文人要是不當官,還真沒什麼經濟來源。惲壽平死的時候兒子才五歲,家裏連下葬的錢都沒有。

好在惲壽平結交了不少好友,董珙、鄒顯吉等人的幫助才被安葬起來。而這段經曆,跟謝斌和他爺爺差不多,因此謝斌對惲壽平很有好感。

此時看到惲壽平的親筆畫,這心裏感覺像是多了幾分親近一樣,滿是喜愛。當然,這隻是謝斌的感覺而已,他跟惲壽平可不會有什麼關係,除了畫風有點類似,除了人生軌跡跟謝斌爺爺有點相似。

輕輕把這張惲壽平的畫掀起來,接下來的一張依舊是惲壽平的,看落款竟然是在同一時期畫的,而且是給同一個人畫的,幾乎可以算作是一套了。這要是拿出去,不知道要讓多少人眼紅死呢。

這麼多畫,雖然多是明清兩代的,雖然也有好大一部分的作者都不怎麼出名,但是看畫風和筆法,卻都是真跡無疑。要是都拿出去,對整個字畫市場,絕對是一個大的衝擊。

而同樣,這些畫要是能拿出去,也能夠填補一些在書畫記錄上的空白,也能給書畫的曆史增添一些新的考證憑據。

不過沐老爺子顯然不會這麼做,他不可能把自己的立家之本拿出去供人研究。謝斌同樣不是什麼研究員,對這些字畫的曆史和意義也沒什麼興趣,最多也就是瞻仰一下古人的風采。

不過這麼多的字畫,謝斌也不可能就這樣蹲在這裏看完,要是想一張張看完,沒個幾天的時間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東西畢竟不容易保存,拿放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才行,不然的話,一不小心就能弄碎。

這些書畫紙,短的也有近百年的曆史了,紙質變的很脆,弄碎了拚都沒法拚,除非找那些手藝非常高的修複裝裱大師。

據謝斌老師所說,那些手藝高明的修複裝裱大師,能把幾乎完全碎掉的字畫給拚起來,當然要求非常嚴格,要有特殊的工作環境,特殊的藥水,特殊的工具,然後才能一點一點的拚湊起來,然後補充完整。

據說故宮就有這麼一位,專門修複各種藝術品,那種手段簡直超出了常人所想。不過不用想也能知道,一般人是請不動那樣的大師出手的,而且一般的字畫人家估計也不屑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