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0章 快刀斬亂麻(1 / 2)

吳晶聽了謝斌的問題,嘿嘿一笑道:“怎麼沒有,我師傅就可以,”說著麵露向往之色,“我師父今年也不過剛剛五十歲,正是能打的時候呢,雙腿掄起來簡直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百十斤重的沙袋踢著就跟踢草包一樣。”

謝斌聽了,心裏也滿是向往,“你師傅花了多長時間練成的?”

吳晶伸出三根指頭道:“三十年,從六歲進少林寺開始打基礎,到快四十歲時才算大成,這三十年裏除了早晚必須的養生功夫之外,其餘的時間就全都放在那一雙腿上。”

謝斌點點頭,心裏卻暗暗的歎了一口氣,華夏的傳統文化能有那麼燦爛的過去,自然有他過人的地方,可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裏,卻逐漸遭到人們的摒棄,無他,人心浮躁而已。

試想在現在社會中有多少人會花費數十年的時間一心一意的練習一項國術?到了現在甚至絕大部分人都已經不再相信國術的存在。

就像傳統的雕刻水墨畫等等,也逐漸遭到淘汰,因為這些藝術項目在出成績的方麵,確實要比西方藝術慢很多。一個學素描的新手,幾個月就能將人像畫的栩栩如生。

而學水墨畫的呢?幾個月或許連門都沒入呢,而且想要有所成績,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現在這些東西逐漸被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並且身體力行的進行改變。就像氣功一樣,在十幾二十年前,氣功雖然炒的很熱,但是一度被認為是迷信的代名詞,遭到全民的唾棄。

可現在的人們卻又逐漸發現了氣功的好處,已經在國家的引導下開始有序的推廣,在一些小學已經完全推廣開來。事實證明,氣功的好處毋庸置疑的,那些練過氣功的小學生,在注意力以及思維能力還有身體方麵的優勢非常明顯(此處非杜撰)。

相信在不就的將來,國內將會掀起一股傳統文化的大複興。當然,這隻是謝斌自己的想法而已,至於其他人會不會這麼想,謝斌也沒辦法決定。但最起碼他是非常渴望這個時代的到來。

隻是謝斌也知道,傳統文化的往往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成長周期太長。這讓很多人在學習一段時間見不到明顯的成效的情況下,就黯然放棄,懷疑自己或者懷疑自己所學。

就像國術一樣,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開始練習,沒有二十多年的練習根本不可能出師,這還是天賦好肯用功的。可換成西方搏擊呢?幾個月的時間就能看到成效,一個普通人經過簡單的練習,隻要不是太懶,幾個月後就可以輕鬆擊敗三兩個普通人。

這樣一看,國術的沒落就可以理解了。

就像吳晶的師傅,花了三十多年什麼都不幹,隻練兩條腿,這才有所成就。現在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而且有人說了,花這麼長的時間練成的功夫,不也同樣抵不過一顆子彈?

事實就是這樣悲哀,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可是同樣,每個老拳師在收徒的時候,就會告知你,練拳不是為了打人,更不是讓你去堵槍眼,不到關鍵時刻,不得動拳。

按照以前的規矩,一旦交上手,這就不是個人恩怨了,還有師門的恩怨在內,不管誰輸誰贏,總有一方要去找回場子。

而在現在的社會,別看那些拳譜功法什麼的滿天飛,可是老拳師們收徒反而更為嚴格,不是知根知底的人,根本別想學到真功夫。沒有師傅的指點,普通人自學的話,幾乎不可能有什麼成就,弄不好反而會傷了自己。

當然,國術這些隻是傳統文化的個小方麵而已。傳統文化的複興不隻是國術,就像書法繪畫雕刻曲藝等等都在此列。

謝斌玩雕刻這麼多年,才會有現在這樣的水平。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成就要歸功於他的異能。現在的年月裏,光靠一手雕刻想要混飯吃,這難度實在不小,全國估計也就那麼幾個人能混的差不多,剩下的大都隻能把雕刻當作愛好。

要是沒有異能,謝斌要麼還是在古玩街上擺地攤,要麼就已經轉行了。

不過說道異能,現在謝斌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稱呼為異能了。前些天在玉龍雪山的時候,謝斌感覺到自己的異能似乎發生了一些改變。以前的時候,異能就像謝斌身邊的一碗水,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喝兩口,今天的喝完也就沒了。

可是現在卻感覺到,異能從一碗水變成了一汪泉眼,雖然量沒有增加太多,可是卻是一直在持續不斷的增加,雖然增加的量比較微弱,但也能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