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們是您最忠實的拍檔”(1 / 3)

斯托克曼對《大西洋月刊》(Atlantic)記者威廉·格雷德(William Greider)坦言:供給學派確實是為富人減稅的幌子。這立即招來保守派的憤恨。斯托克曼還稱供給學派教條主義者很天真,這讓他扣上了“供給學派的叛徒”的帽子。1981年那篇引起軒然大波的文章發表之後,裏根總統曾邀他共進午餐,總統問:“你這樣做是置我於不利之地,為什麼要這樣?”斯托克曼把這次會麵形象地描述為“懲罰之行”。

盡管總統原諒了他,但斯托克曼那張不嚴實的嘴讓他在白宮的權力大減,並不得不選擇辭職。1985年斯托克曼加入所羅門兄弟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彼得森早已從他在華盛頓的交際圈中熟知斯托克曼,他們都對財政赤字十分擔憂。後來彼得森把他招入黑石集團,施瓦茨曼和彼得森本想讓斯托克曼負責公司客戶的重要戰略方針、經濟方向和交易事宜,但他後來成了黑石集團杠杆收購交易部的主要負責人。

芬克的發際線已開始後退,戴著一副過時的無框眼鏡,他身材高挑,富有魅力。但這位優秀的華爾街金融家當時混得並不如意。作為極具開創精神的金融家和銷售專家,他在抵押擔保債券(MBB)市場發展過程中被視為繼所羅門兄弟公司劉易斯·拉涅利(Lewis Ranieri)之後的二號領軍人物。不幸的是,1988年年初,芬克的部門損失了一億美元,使他丟了在第一波士頓銀行的工作。

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從公司成立伊始,就希望發展投資業務,他倆一致認為芬克正是最佳人選,他有能力在固定收益投資領域闖出一番天地來。芬克認為是計算機軟件和數據輸入錯誤造成了那次巨額交易損失,施瓦茨曼和彼得森接受了他的解釋。

施瓦茨曼和第一波士頓銀行並購部門的聯合負責人布魯斯·沃瑟斯坦是老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打網球,通過交談,施瓦茨曼更加確信自己的眼光:“布魯斯告訴我,芬克直到今天仍是第一波士頓銀行最有天賦的小夥子。”

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為芬克成立了主要從事抵押證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證券的公司——黑石財務管理集團(Blackstone Financial Ma),黑石集團的合夥人和芬克的團隊分別持有50%的股權。芬克的團隊中有羅傑·奧特曼的好朋友、前雷曼兄弟合夥人拉爾夫·施羅斯坦。隨著公司員工增多,相應的員工配股會增加,黑石集團持有的股權逐步降低至40%左右,而芬克還持有黑石集團2.5%的股權。

這種安排體現了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的管理思路——吸納頂尖人才,同時牢牢把握對黑石集團的絕對控製權。雷曼兄弟公司的內部分裂讓他們懂得必須牢牢掌控大局,黑石集團是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兩個人的舞台,奧特曼要是早點加入黑石或許能夠獲得更多的股份,而現在他隻擁有4%左右的股權,斯托克曼的則更少。

斯托克曼對《大西洋月刊》(Atlantic)記者威廉·格雷德(William Greider)坦言:供給學派確實是為富人減稅的幌子。這立即招來保守派的憤恨。斯托克曼還稱供給學派教條主義者很天真,這讓他扣上了“供給學派的叛徒”的帽子。1981年那篇引起軒然大波的文章發表之後,裏根總統曾邀他共進午餐,總統問:“你這樣做是置我於不利之地,為什麼要這樣?”斯托克曼把這次會麵形象地描述為“懲罰之行”。

盡管總統原諒了他,但斯托克曼那張不嚴實的嘴讓他在白宮的權力大減,並不得不選擇辭職。1985年斯托克曼加入所羅門兄弟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彼得森早已從他在華盛頓的交際圈中熟知斯托克曼,他們都對財政赤字十分擔憂。後來彼得森把他招入黑石集團,施瓦茨曼和彼得森本想讓斯托克曼負責公司客戶的重要戰略方針、經濟方向和交易事宜,但他後來成了黑石集團杠杆收購交易部的主要負責人。

芬克的發際線已開始後退,戴著一副過時的無框眼鏡,他身材高挑,富有魅力。但這位優秀的華爾街金融家當時混得並不如意。作為極具開創精神的金融家和銷售專家,他在抵押擔保債券(MBB)市場發展過程中被視為繼所羅門兄弟公司劉易斯·拉涅利(Lewis Ranieri)之後的二號領軍人物。不幸的是,1988年年初,芬克的部門損失了一億美元,使他丟了在第一波士頓銀行的工作。

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從公司成立伊始,就希望發展投資業務,他倆一致認為芬克正是最佳人選,他有能力在固定收益投資領域闖出一番天地來。芬克認為是計算機軟件和數據輸入錯誤造成了那次巨額交易損失,施瓦茨曼和彼得森接受了他的解釋。

施瓦茨曼和第一波士頓銀行並購部門的聯合負責人布魯斯·沃瑟斯坦是老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打網球,通過交談,施瓦茨曼更加確信自己的眼光:“布魯斯告訴我,芬克直到今天仍是第一波士頓銀行最有天賦的小夥子。”

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為芬克成立了主要從事抵押證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證券的公司——黑石財務管理集團(Blackstone Financial Ma),黑石集團的合夥人和芬克的團隊分別持有50%的股權。芬克的團隊中有羅傑·奧特曼的好朋友、前雷曼兄弟合夥人拉爾夫·施羅斯坦。隨著公司員工增多,相應的員工配股會增加,黑石集團持有的股權逐步降低至40%左右,而芬克還持有黑石集團2.5%的股權。

這種安排體現了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的管理思路——吸納頂尖人才,同時牢牢把握對黑石集團的絕對控製權。雷曼兄弟公司的內部分裂讓他們懂得必須牢牢掌控大局,黑石集團是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兩個人的舞台,奧特曼要是早點加入黑石或許能夠獲得更多的股份,而現在他隻擁有4%左右的股權,斯托克曼的則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