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封閉的杏樹灣(1 / 3)

1封閉的杏樹灣

江萍萍的婚事在李家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猶如平靜的海麵突然刮起了一陣颶風,頓時,駭浪驚天,振聾發聵。人們通過考究,核對,證實,確認,然後就是咬耳根,扭鼻子,咧嘴,唧唧喳喳,議論紛紛。那個年代,長久居住在一個窮山僻壤裏的女孩子,能夠嫁到一個擁有兩千口人口的大村莊,而且嫁的是書記的兒子,確實是雞登鳳架,雁落梧桐,平步青雲!有多少覬覦了好久的本村和其他大村子的窈窕淑女,豔麗美人,帶著嫉妒和完全失望的神情,隻能是慨命運而興歎了。

幸運的江萍萍來自大山溝裏一個叫杏樹灣的小山村。村子像散沙一樣零落在半山坡,半坡上零零碎碎的長著幾棵歪歪斜斜的杏樹,可別小瞧,每到夏季,杏兒紅的像姑娘的臉蛋兒,甜的像蜜棗兒,是杏樹灣一道靚麗的風景。村名就是這樣來的。

這是一條很深的山穀,穀寬夠二裏。穀底有九眼泉水,這裏的人們叫它“九龍泉”。九龍泉四季常流,清澈照人,甘甜爽口,是這裏的養生之源。人蓄吃水,就靠這九龍泉泉眼。人們用扁擔跳著木桶,沿著通家的坡路,一擔一擔的往上挑,說來也蠻辛苦的,可是這裏的人早已習慣於這種挑水的方法。你看吧,挑水者肩上壓著膽子,嘴裏哼著山歌,水擔子在膀子上悠哉悠哉,給人一種悠閑自在的感覺。

杏樹灣說是村子,其實也不是,全村沿著山溝,依傍地勢,傍遠傍近的,零星的散灑著幾處房院。李家一坡,宋家一坡的。坐落在半坡的房屋,簡陋的很,也是湊合著住的。有平房也有窯洞。有的人家在一山坡平坦處,用石頭砌成牆壁,上麵架幾根楊木檁條,土木柱子,然後,蓬草蓋頂,摸上黃土泥就是平房;有的在山崖下掏一個洞,牆壁抹上白土,用石頭砌門,裝了木頭窗戶,裏邊盤著土炕,就是窯洞;有的幹脆就是用石頭砌成幾間窯洞,用泥裏外一抹,也就住人了。

村裏總共十來戶人家,不足40口人。家家戶戶養著牛、羊、驢和雞。偏僻倒是偏僻了些,可山清水秀的,是一個不受外界幹擾的清靜之所。這個地方的人們主要靠耕種坡地養活。穀底雖然也淤出幾片梯田,一旦遇到山洪暴發,也就指望不上了。他們的主要作物就是山藥蛋和蓧麵,還種一些如大豆,豌豆,綠豆,小紅豆,白蓮豆之類的小雜糧。這些雜豆也算是一種零食,山裏人用鐵鍋炒熟了,大人也吃,孩子也吃,串門的來了,也是一種招待。

山裏人本身就少,走家串戶是正常的事兒,坐在一起,嘴裏嚼著豆子,東說悠悠西說海,葷的素的,不管是對著老人,小孩,姑娘,年輕媳婦,半老徐娘,隻是盡情的噴灑,全做是一種娛樂,一種痛快淋漓的發泄。當然,也有一些醜聞,誰家的媳婦六月夏,半夜踢開了被子,被公公看見了白大腿;哪家的小夥子和另一家的媳婦偷雞摸狗的好上了等等,閑言碎語也是難免的。可這隻是傳聞,誰也沒有抓住真正的事實,他們也不願意看到真實的,因為這裏有著傳說中的清規戒律。

這裏最出名的農產品是山藥蛋,又大又圓,皮兒薄,瓤兒沙,含粉麵率很高。據說,一筐子山蛋,就能磨出二三斤粉麵。要是煮在水鍋裏,不一會就開的滿鍋花,白騰騰的想是爆裂開的羊蛋。山藥蛋不僅是鄉下人最喜歡的食物,也是最好的優良品種。這裏的人們每到秋季就把山藥蛋儲存在專門挖的土窖裏,等到來年開春,就讓驢、騾用馱子馱著,到山下去換糧食。因此,也漸漸和外界有了一種交往和接觸。

杏樹灣有一個叫江玉山的人。此人在杏樹灣是一個見多識廣的活潑人物,他經常出山搞點小買賣,比如,用山裏的羊皮換些臨用物品和糧食或者什麼的,和外邊的人接觸也比較多,認識的人也不少,對外麵的了解也比較多。山裏人的山藥蛋換糧食,換其他東西,就是他給起的頭,拉開的隴。他也是敢於走出大山的第一個人。

江玉山別看是山裏出生的,可能說會道,巧言善變,花花腸子倒也不少,是杏樹灣有名的外交家。人們很是佩服、尊重他。村裏、家裏的大小事都要和他商量著辦,讓他拿主意,至少也得征求他的意見。而且此人天資聰明,心地善良,熱心豪爽,愛幫人辦事。人們尊稱為“江孔明”,也有人叫他“小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