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在我國首次出版,到1998年六卷本的《巴赫金全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一次推出,巴赫金及其思想在我國經曆了一個逐漸被發現、被理解的過程。巴赫金的對話性理論傳入與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在中國國內形成的“現代性”熱的時間大致相同[3]sup>,簡單來說,現代性是一種啟蒙的理性主義精神,“自由”構成了現代性的根本價值,確立了人的主體性。而中國的現代小說也汲取了現代性的養分,以主體性確立為目的,在啟蒙與開拓中尋求人之為人的生命意識。茅盾早期小說集《野薔薇》創作於國民大革命失敗以後,時代的動蕩對茅盾的創作產生了影響,一方麵是對現代性啟蒙的反思與迷惘,另一方麵是對男女兩性關係的探求與訊問,由此構成了文本的複調色彩。其次,茅盾小說的對話性還表現為同一文本與不同文本間性別立場的對話、同一主人公思想意識內部的交鋒及通過意象實現自我的他性化等。《野薔薇》中的六個短篇分別從女性視角、男性視角切入構建敘事的對話性,並通過同一文本和不同文本中性別意識的對話彰顯文本的現代性,後文將分別具體闡釋,著重分析茅盾早期短篇小說對話性特點,探求隱含作者的性別立場,追問人物背後的主體性建構及通過對話性體現的文本現代性。總之,通過巴赫金對話理論對茅盾小說中的主br客、我br你、作者br主人公、自我br另一個自我進行比照分析,是本文的用意和突出特點。
二、女性獨白中的雙聲語:自我的矛盾與艱難的抉擇
《野薔薇》中的《自殺》、《一個女性》是明顯以女性視角切入的短篇小說,女性人物自我獨白中的雙聲語現象透出人物內心的矛盾與艱難的抉擇,女性悲劇命運與時代背景相連,對話性塑造了人物鮮活的主體意識,同時也蘊含著對時代的反思。
如果不是在對白中,而是在獨白陳述中,在人與人的意識關係中,也出現這種同意和反對的關係,肯定和補充的關係,問和答的關係,就叫做對話性。……而這種對話性是敘事藝術的生命之所在。[4]sup>其中獨白陳述中對話性的體現在《自殺》中表現為兩個維度,一是他人話語進入結構形成與主人公的對話,二是主人公思想意識內部的交鋒形成對話。
那跫跫然來的,不是死神的腳音麼?你就這麼死了?你,剛在青春的盛年,剛隻喝著一滴快樂的酒,就在寂寞中默默地死?[5]sup>
環小姐在與革命男子發生關係後,男子的離開讓環小姐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自我矛盾,因無法麵對現實與自我心理的壓力環小姐最終選擇了自殺。而在自殺之前環小姐一係列的心理活動構成了多層次的對話性。開始文本中都是敘述者以環小姐的視角切入做獨白陳述,而上述引文出現的“你”塑造了一個“他者”的存在,與環小姐自殺的想法形成對話,此時作者把握人物變為人物把握作者,你br我的關係又讓讀者自覺進入了文本與主角形成對話。在文本中還存在大量環小姐的獨白陳述反映出主人公思想意識內部的交鋒:(1)男子是薄情男子還是磊落大丈夫;(2)環小姐對男子的愛與恨形成對話性;(3)貞操觀念與性自由觀念形成對話;(4)自殺觀念與勇敢地直麵世俗指責觀念形成對話;(5)自由戀愛觀念與包辦婚姻觀念形成對話;(6)解放自由光明是罪惡與跟著潮流還有希望形成對話。以上種種主人公主體意識內部的思想交鋒形成了文本的複調性與對話性。透過獨白話語中的對話性敘述我們可以窺視隱含作者的態度對環小姐充滿了同情,但現實是無奈的,環小姐追求自由戀愛和就當時來講超前的性觀念是她無法麵對的現實,隻能選擇用死亡來逃避。從現代性的角度來看,文本具有反思時代進步遇到的問題給予警示的借鑒意義,但是從性別立場來看,茅盾還是沒能完全尊重女性主體性,且看《自殺》中對女性身體的描寫:
從198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在我國首次出版,到1998年六卷本的《巴赫金全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一次推出,巴赫金及其思想在我國經曆了一個逐漸被發現、被理解的過程。巴赫金的對話性理論傳入與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在中國國內形成的“現代性”熱的時間大致相同[3]sup>,簡單來說,現代性是一種啟蒙的理性主義精神,“自由”構成了現代性的根本價值,確立了人的主體性。而中國的現代小說也汲取了現代性的養分,以主體性確立為目的,在啟蒙與開拓中尋求人之為人的生命意識。茅盾早期小說集《野薔薇》創作於國民大革命失敗以後,時代的動蕩對茅盾的創作產生了影響,一方麵是對現代性啟蒙的反思與迷惘,另一方麵是對男女兩性關係的探求與訊問,由此構成了文本的複調色彩。其次,茅盾小說的對話性還表現為同一文本與不同文本間性別立場的對話、同一主人公思想意識內部的交鋒及通過意象實現自我的他性化等。《野薔薇》中的六個短篇分別從女性視角、男性視角切入構建敘事的對話性,並通過同一文本和不同文本中性別意識的對話彰顯文本的現代性,後文將分別具體闡釋,著重分析茅盾早期短篇小說對話性特點,探求隱含作者的性別立場,追問人物背後的主體性建構及通過對話性體現的文本現代性。總之,通過巴赫金對話理論對茅盾小說中的主br客、我br你、作者br主人公、自我br另一個自我進行比照分析,是本文的用意和突出特點。
二、女性獨白中的雙聲語:自我的矛盾與艱難的抉擇
《野薔薇》中的《自殺》、《一個女性》是明顯以女性視角切入的短篇小說,女性人物自我獨白中的雙聲語現象透出人物內心的矛盾與艱難的抉擇,女性悲劇命運與時代背景相連,對話性塑造了人物鮮活的主體意識,同時也蘊含著對時代的反思。
如果不是在對白中,而是在獨白陳述中,在人與人的意識關係中,也出現這種同意和反對的關係,肯定和補充的關係,問和答的關係,就叫做對話性。……而這種對話性是敘事藝術的生命之所在。[4]sup>其中獨白陳述中對話性的體現在《自殺》中表現為兩個維度,一是他人話語進入結構形成與主人公的對話,二是主人公思想意識內部的交鋒形成對話。
那跫跫然來的,不是死神的腳音麼?你就這麼死了?你,剛在青春的盛年,剛隻喝著一滴快樂的酒,就在寂寞中默默地死?[5]sup>
環小姐在與革命男子發生關係後,男子的離開讓環小姐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自我矛盾,因無法麵對現實與自我心理的壓力環小姐最終選擇了自殺。而在自殺之前環小姐一係列的心理活動構成了多層次的對話性。開始文本中都是敘述者以環小姐的視角切入做獨白陳述,而上述引文出現的“你”塑造了一個“他者”的存在,與環小姐自殺的想法形成對話,此時作者把握人物變為人物把握作者,你br我的關係又讓讀者自覺進入了文本與主角形成對話。在文本中還存在大量環小姐的獨白陳述反映出主人公思想意識內部的交鋒:(1)男子是薄情男子還是磊落大丈夫;(2)環小姐對男子的愛與恨形成對話性;(3)貞操觀念與性自由觀念形成對話;(4)自殺觀念與勇敢地直麵世俗指責觀念形成對話;(5)自由戀愛觀念與包辦婚姻觀念形成對話;(6)解放自由光明是罪惡與跟著潮流還有希望形成對話。以上種種主人公主體意識內部的思想交鋒形成了文本的複調性與對話性。透過獨白話語中的對話性敘述我們可以窺視隱含作者的態度對環小姐充滿了同情,但現實是無奈的,環小姐追求自由戀愛和就當時來講超前的性觀念是她無法麵對的現實,隻能選擇用死亡來逃避。從現代性的角度來看,文本具有反思時代進步遇到的問題給予警示的借鑒意義,但是從性別立場來看,茅盾還是沒能完全尊重女性主體性,且看《自殺》中對女性身體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