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便不難發現,設計學院把這些思考分散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要靠老師的經驗來引導和學生的努力來連結,沒有一個整體的係統和概念。不過,設計是一門有社會目標和功能的專業,主要是動腦筋的工作;而設計思考是靈魂,實在有一定的思考概念和程序。設計師工作時,有必須關注和照顧的環節,隻是還沒有人把它們整理出來,令設計更有效地發揮。
思考要動腦,但動腦不一定等於思考。既然要動腦,我們最好稍稍了解大腦的運作,好利用它的優點和補足它的缺點。近30年來科技的飛躍,使近年對大腦的認識比以前還要多。加上對思考和創意的關注,現今坊間已出版或發表了很多著作和研究報告。這將會是下一代的常識,但設計師今天就有必要了解。大腦有不同功能的基本結構,不同層次的操作和不同方式的運用,背後關乎感情和理性。在思考時要掌控感情和理性,在設計時則要發揮兩者。有些思考的方法和現象存在已久,就讓我們在這裏細看成因,思考一下對設計的意義。
設計的創新主要受藝術的創意思維影響,從包浩斯開始,便加入了一些理性的想法和宏觀思考。藝術從來是感情事,就算是構成主義和極簡主義的藝術,都不過是以理性的造型、色彩和構圖來表達感情,以追尋真善美。特別在亞洲,設計到今天似乎仍被藝術牽著走。我們最好能思考藝術在哪些方麵驅動著設計思考,要知道何時運用和如何運用它。
設計不隻著重創意,無論在開始、過程,還是總結,都要運用相當的理性思考。理性思考須運用邏輯、分析和辨證。設計所運用的不外乎是觀察、分析和辨事理,這些皆是常識,不需再多學習,以往的基礎教育向我們灌輸的就是這種思考方法,需要補充的是隻是社會經驗和視野。設計用理性思考來引導創意,以求達到設計的目的;因此,設計師常要回顧設計的意義和根本目的。以上這些都在《關懷的設計》一書中討論過,是理性思考的主軸、思考體係的一部分。
當思考運用在工作上,自有一定的流程和關注。這裏沒有一條永恒的公式,隻要想就可能變,求的是更好和更有效。依我的經驗和認識,我想談談工作上的思考過程,關心的事項和運用的思考方法。這是設計思考運用在工作上的概念。
有些思考方法,如腦震蕩和思維圖表,已在設計行業中廣泛應用,設計師入職第一天便要應用這些方法。我在這裏簡單討論,也一並提出利弊,讓大家思考。那些時有聽聞的思考法也在這裏略談,看看哪方麵是設計用得著和該怎樣用。最後,我會再淺談它們的利弊,願大家悟出運用的方法。因為設計是同本同源的,這裏沒分門來談,想通了就能用到該類分門之上。
總而言之,設計思考還是思考,隻要加以消化,運用在人生上會無限受用;運用到社會裏,個人和社會都會獲益良多。而我寫這本書最關心的是與時並進,改善設計,服務社會。
細看便不難發現,設計學院把這些思考分散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要靠老師的經驗來引導和學生的努力來連結,沒有一個整體的係統和概念。不過,設計是一門有社會目標和功能的專業,主要是動腦筋的工作;而設計思考是靈魂,實在有一定的思考概念和程序。設計師工作時,有必須關注和照顧的環節,隻是還沒有人把它們整理出來,令設計更有效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