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具備的數學力(1 / 1)

任何人都具備的數學力

每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小學生最喜歡的科目時,數學和體育總是榜上有名。然而如果調查對象換成高中生的話,喜歡數學的人的比例絕對不高,反而永遠穩居最討厭科目的第一名(淚)。說起來實在可惜,但各位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切身感受到世界上真的有很多討厭數學的人呢?明明小學時數學這麼受歡迎,為什麼到了高中就反而討人厭了呢?

用典型解法破解典型問題的小學數學,就像依照攻略的指示玩遊戲一樣。讀了電玩遊戲攻略上寫的“往右邊走有寶物”,按照指示就能獲得寶物,這種喜悅是理所當然的。再者,遊戲玩得好並不會獲得大人的讚賞,而隻要按照課堂上學到的方式在數學考試中取得高分,就能獲得父母或老師的嘉獎,所以這當然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然而升上初中後,狀況可就不一樣了。即使像小學一樣,用同樣的原則背誦解法,但是真正上了考場,也不一定能拿到高分,因為初中數學有很多題目光靠死記硬背是無法解決的,而且這種現象會隨著年級的增加越來越明顯。其實最後會對數學感到厭倦的人,一開始也曾經做過一番努力。如果做了兩遍練習題,成績還是不見起色的話,下一次就做三遍吧,做了三遍還是不行,下次就做四遍......可是成績依然沒有進步,努力得不到回報。另一方麵,英語和曆史等科目,通常隻要稍微努力就能獲得一定的成果。碰到這種情況,任誰都會心想:“也許我就是沒有數學天分吧......”到最後會對數學感到厭倦,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近20年來,我累積了許多一對一指導數學的經驗,對象大多是無法通過大班授課提高成績的學生——簡而言之,就是不擅長數學的人。就這一層意義而言,我過去的指導經驗可以說是每天在與不擅長數學的學生“格鬥”。而我在此必須肯定地說一句:數學力是任何人都擁有的能力。數學不好的人,並不是因為沒有數學天分,而是因為用了學習算術的方法來學習數學。事實上,在我的補習班裏,很多一開始在班上落後的學生,後來都在短時間內進步到班上的前幾名(抱歉,我無意在此給我的補習班做宣傳)。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因為我的指導很厲害嗎?不不不,絕對沒有這種事。我所做的隻是讓學生停止死記硬背,嚐試理解各單元的內容、公式和解法的意思,然後練習如何用稍微有別於以往的視角解讀數學而已。如此一來,學生(尤其是語文能力優秀的學生)就會發現,解數學題並不需要特別的天分,隻要使用自己原本就具備的能力即可。

我在第一章用閱讀測驗示範如何以數學式的方式解題,就是為了讓各位讀者注意到你本身其實早已具備了數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