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記 項羽與貴族精神不能畫等號(1 / 1)

附記 項羽與貴族精神不能畫等號

我很反感動不動就把項羽和貴族精神聯係在一起。第一,貴族教育在項羽身上留下的痕跡並不大,他並不是成長在貴族家庭裏,他隻是上輩是貴族,大約是在躲躲藏藏的環境裏長大,貴族家庭的生活並沒有怎麼經曆過。第二,項羽的行事,也並不就處處體現貴族特點,甚至很多不貴族的做法。至於死前自殺,跟貴族也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李自成好像也是自殺的呢。第三,所謂貴族精神,並不就是貴族身上的。這話我沒說明白。在先秦,貴族比較多,他們有貴族精神,這種精神不是孤立繁殖在他們自身上的,他們會影響時代的價值觀,時代也反過來影響他們,所以,先秦時代的普通人,也有很大的貴族精神,包括董狐啊,一些刺客啊,比如刺殺趙盾的那個鉏麑,都是貴族精神很強的。貴族精神不等同於貴族。如果這種貴族精神在秦漢之際還很強的話,那一般士人如劉邦韓信,也都應該一定程度有這種精神,而不單是項羽這種“貴族”身上。如果到了秦漢之際,貴族精神已經不是社會的價值風尚主體了,那即便“貴族”身上也不可能保有多少這種精神。人是受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影響大,還是受自己家庭那個隱隱約約的上一輩人的身份影響大?

貴族精神不是壟斷在貴族手裏,而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是先秦社會的特質精神,在秦漢之際還有一定殘存。這種殘存,不都是集中放在項羽一個人身上的,他身上分到的,和其他士人官民分到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樣多。

過分強調項羽是貴族,劉邦是布衣,試圖以此來解釋當時的曆史和成敗,我們發現,往往得不到什麼幫助。比如我問一句,既然項羽是貴族精神代表,那為什麼不信,不把劉邦按約定的封在關中,又為什麼不忠?殺義帝,為什麼不仁?殺降二十萬,為什麼不義?令諸侯各背其主,為什麼又在廣武山上對劉邦暗箭傷人?談著談著話,伏弩射傷劉邦呢?難道這些就是所謂貴族精神嗎?項羽的表現和貴族已經沒有強烈聯係了。

而劉邦的以一半天下分功臣將士,這不是從前先秦貴族典型的分封做法嗎,是貴族那種共享權力的傳統習慣嗎?劉邦仰慕信陵君,難道不是標誌著貴族的價值觀對他有重要影響在他心中有重要地位嗎?對諸侯有封有用,不是先秦貴族存亡繼絕的觀念嗎?劉邦有不重然諾的嗎,如果沒有的話,這也是貴族精神。劉邦樂意封六國之後,用六國貴族之人如張良,而項羽分封盡可能遏製六國之後,殺韓王,哪個是維護、“代表”貴族利益?項羽可殺不可辱,是貴族精神,劉邦義釋驪山刑徒,寧可自己亡命,沒有鉏麑和信陵君的貴族風格嗎?

這個我也不想多說了,總之,一句話,劉邦的貴族精神並不少,項羽的也並不就格外多。倆人生在那樣的社會,社會價值觀對他們的影響是主要的,身份和出身的差異產生的價值觀差異不是顯著的,並對現實構成較大影響的。其實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最後說,項羽,大約是大舜的苗裔吧,這意思是項羽大約也是貴人之後。但隨即又說,項羽“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這就是把他當布衣看。

其實,是否貴族,是貴族精神有還是無,多還是少,不是致使劉邦項羽勝敗的主要的點。反複說貴族不貴族的,沒有什麼價值。

我覺得劉邦項羽的勝敗,主要還是領導能力上的差別,而跟出身等等沒有太大關聯係數。

開始強調項羽是貴族,劉邦是布衣,最後布衣戰勝了貴族,這大約是最近當代才有的事情。因為當代人有這樣一個認識,就是卑能克貴,人民大眾可以戰勝貴人,小學沒畢業的體力勞動者可以戰勝專家。於是大約在這種觀念影響下,項羽就漸漸不由自主被理解成貴人,劉邦是賤人,最後賤人永遠代表新生力量,進步力量,最後打敗代表腐朽力量的貴族和貴人。

這種觀點,大約本身是不錯的。但把它套用在劉邦項羽身上,還未必合適。

最後說一句,司馬遷說,項羽“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從這文字看來,在司馬遷看來,這是楚和五國諸侯滅了秦,而不是農民起義滅了秦。在司馬遷看來,秦末運動,仍然主要是六國諸侯勢力,準確地說是六國豪傑貴族勢力,對秦的反動,而不在於農民對地主的反動,這和我對這段曆史的看法,是一致的。今人,受了太多明清和近代農民起義運動的影響,來類比和認識秦末這次運動,也大約是未作深究的想當然認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