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基礎(1 / 3)

(二)現代營養學1785年,法國發生“化學革命”,鑒定出了一些主要化學元素,並建立了部分化學元素的分析方法,標誌著現代營養學的開端,即利用定量、科學的方法係統地對那些古老的或新的營養觀點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與驗證。現代營養學大致分為以下3個時期:

1。營養學的萌芽與形成期(1780—1945年)這個時期的特點:①在認識食物與人體基本化學元素組成關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營養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②建立了食物成分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動物實驗方法;③明確了部分營養缺乏病(nutritionaldeficy)的病因;④1912—1944年,分離和鑒定了食物中絕大多數營養素(nutrient),該時期是發現營養素的鼎盛時期,也是營養學發展的黃金時期;⑤1934年美國營養學會的成立,標誌著營養學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這一時期是營養學曆史上突破最大、最多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代表性成果有:1780年,法國化學家Berthollet證明動物、植物體內氨(NH3)的存在;1785年,法國化學家Lavoisier首次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燒”的理論;1839年,荷蘭科學家Mulder首次提出“蛋白質(protein)”這一概念,並認識到各種蛋白質均大約含有16%的氮;1842年,德國有機化學家Liebig提出機體營養過程是對蛋白質、脂肪(fat)和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的氧化過程,並指出碳水化合物可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同時還建立了碳、氫、氮定量測定方法;1860年,Lavoisier的學生,生理學家Voit建立氮平衡(nitrogenbalance)學說,並於1881年首次係統提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每日供給量;1894年,Voit的學生Rubner建立了食物代謝燃燒產生能量的測量方法,提出了能量代謝的體表麵積法則和Rubner生熱係統;1899年,Voit的另一學生美國農業化學家Atwater提出了Atwater生熱係數,設計了一種更為精確的呼吸能量計,並完成了大量能量代謝實驗和食物成分分析;1810年,Wollastor發現第一種氨基酸(aminoacid),即亮氨酸(leue);1935年,Rose鑒定出最後一種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即蘇氨酸(threonine);1942年,Rose根據人體試驗提出了成人的8種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1912年,Funk將抗腳氣病、抗壞血病、抗癩皮病、抗佝僂病的4種物質統稱為“命膠(vitamine)”,並於1920年命名為維生素(vitamine)。

(二)現代營養學1785年,法國發生“化學革命”,鑒定出了一些主要化學元素,並建立了部分化學元素的分析方法,標誌著現代營養學的開端,即利用定量、科學的方法係統地對那些古老的或新的營養觀點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與驗證。現代營養學大致分為以下3個時期:

1。營養學的萌芽與形成期(1780—1945年)這個時期的特點:①在認識食物與人體基本化學元素組成關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營養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②建立了食物成分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動物實驗方法;③明確了部分營養缺乏病(nutritionaldeficy)的病因;④1912—1944年,分離和鑒定了食物中絕大多數營養素(nutrient),該時期是發現營養素的鼎盛時期,也是營養學發展的黃金時期;⑤1934年美國營養學會的成立,標誌著營養學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這一時期是營養學曆史上突破最大、最多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代表性成果有:1780年,法國化學家Berthollet證明動物、植物體內氨(NH3)的存在;1785年,法國化學家Lavoisier首次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燒”的理論;1839年,荷蘭科學家Mulder首次提出“蛋白質(protein)”這一概念,並認識到各種蛋白質均大約含有16%的氮;1842年,德國有機化學家Liebig提出機體營養過程是對蛋白質、脂肪(fat)和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的氧化過程,並指出碳水化合物可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同時還建立了碳、氫、氮定量測定方法;1860年,Lavoisier的學生,生理學家Voit建立氮平衡(nitrogenbalance)學說,並於1881年首次係統提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每日供給量;1894年,Voit的學生Rubner建立了食物代謝燃燒產生能量的測量方法,提出了能量代謝的體表麵積法則和Rubner生熱係統;1899年,Voit的另一學生美國農業化學家Atwater提出了Atwater生熱係數,設計了一種更為精確的呼吸能量計,並完成了大量能量代謝實驗和食物成分分析;1810年,Wollastor發現第一種氨基酸(aminoacid),即亮氨酸(leue);1935年,Rose鑒定出最後一種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即蘇氨酸(threonine);1942年,Rose根據人體試驗提出了成人的8種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1912年,Funk將抗腳氣病、抗壞血病、抗癩皮病、抗佝僂病的4種物質統稱為“命膠(vitamine)”,並於1920年命名為維生素(vitamine)。

2。營養學的全麵發展與成熟期(1945—1985年)這個時期的特點有:①繼續發現一些新營養素並係統研究了這些營養素的消化、吸收、代謝及生理功能,營養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及其機製;②不僅關注營養缺乏問題,而且開始關注營養過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③公共營養(publiutrition)興起,這是該時期營養學發展的顯著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上開始研究宏觀營養,營養工作的社會性不斷得到加強;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anization,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andAgricultureanization,FAO)的努力下,加強了全球營養工作的宏觀調控性質,公共營養學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