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20世紀的多元視角可以從另一件跟我個人有關的小事中反映出來,那就是本書的美國版並不叫“驚駭之美”。我的美國出版方雖然也喜歡這本書(此外,它也獲得了業界好評,並且銷售業績喜人),但他們認為英國版的標題並不能引起美國讀者的共鳴。雖然葉芝是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雖然美國慶祝聖帕特裏克節的習俗比英國更為普遍,但是我的紐約出版方還是認為,在大西洋的西海岸,葉芝的這首詩作以及“驚駭之美”並不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所以,美國版的書名叫作“現代思想”(The Modern Mind)。這是因為美國有著更顯明的實用主義態度以及更樸實的文字審美。此外,美國人看待思想的基準點也較少曆史思維,對曆史上偉大的古典時代較為冷漠,對起源於亞洲和中東,然後在歐洲繁榮的人類文明也不太上心。盡管美國人也可以自豪地宣稱,20世紀是屬於美國人的世紀,這個國家的自我定位更傾向於展望未來,而不是回溯過去。
中國,在我看來,又與英美兩國完全不同,實際上與整個歐洲都判然有別。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總是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過去,不過近幾十年來,它又一改過去的封閉,向整個世界敞開了胸懷,如今正躋身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行列,並將目光投向未來。實際上,20世紀發生的一切,以及它所孕育的現代思想,能夠幫助讀者理解中國近幾十年來的變革。也正因如此,我與編輯決定將“The Modern Mind”定為中文版的原書名,並將中文書名定為《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
確切地說,這本《20世紀思想史》是一部剝離了政治的20世紀曆史。(說實話,我們的世界也從不缺乏關於20世紀的政治史。)當然了,政治不可能被徹底回避,它們總是不可避免地在這裏或那裏冒頭。但是在你即將打開的這些書頁中,思想才是真正的主角:哪些思想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思想改變了我們對20世紀的體驗,哪些思想促使人們行動,給予人們勇氣,令他們的生活激動人心,值得他們付出一切。
這也就使得我們回到了一個核心的事實,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毫無爭議是科學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麼中文版的副書名會叫“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早在1909年,精神分析因為弗洛伊德訪問美國而逐漸傳播並成為主流,盡管這一偉人的理論經曆了許多修正,但它仍然在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於自身的理解,所以我們如今談論心理學的方式已然和過去截然不同。
我還要重申,如果在現代思想冒險中擇取最偉大的案例,那麼它將會是粒子物理學。從1850年左右發現能量守恒開始(它將電、磁、光、波納入一個體係之中),然後到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最後一步步發現了組成原子的其他微觀粒子,這不僅帶來了電視的發明、電子技術的革命,使得我們對借由相同的粒子實現進化過程的宇宙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最終帶來了現代物理學王冠上的寶珠:計算機技術。
對我來說,20世紀的多元視角可以從另一件跟我個人有關的小事中反映出來,那就是本書的美國版並不叫“驚駭之美”。我的美國出版方雖然也喜歡這本書(此外,它也獲得了業界好評,並且銷售業績喜人),但他們認為英國版的標題並不能引起美國讀者的共鳴。雖然葉芝是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雖然美國慶祝聖帕特裏克節的習俗比英國更為普遍,但是我的紐約出版方還是認為,在大西洋的西海岸,葉芝的這首詩作以及“驚駭之美”並不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所以,美國版的書名叫作“現代思想”(The Modern Mind)。這是因為美國有著更顯明的實用主義態度以及更樸實的文字審美。此外,美國人看待思想的基準點也較少曆史思維,對曆史上偉大的古典時代較為冷漠,對起源於亞洲和中東,然後在歐洲繁榮的人類文明也不太上心。盡管美國人也可以自豪地宣稱,20世紀是屬於美國人的世紀,這個國家的自我定位更傾向於展望未來,而不是回溯過去。
中國,在我看來,又與英美兩國完全不同,實際上與整個歐洲都判然有別。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總是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過去,不過近幾十年來,它又一改過去的封閉,向整個世界敞開了胸懷,如今正躋身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行列,並將目光投向未來。實際上,20世紀發生的一切,以及它所孕育的現代思想,能夠幫助讀者理解中國近幾十年來的變革。也正因如此,我與編輯決定將“The Modern Mind”定為中文版的原書名,並將中文書名定為《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