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我畢業論文的三位老師都沒有去。坐在我前麵的一位教授和我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他說:
“你研究的不是曆史。”
“您說我研究的不是曆史學我理解,但是如果您說不是曆史,我不同意。”
當時的日本還很窮,大學生去海外旅行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沒看到過實物,參照的都是照片。兩年後,我到了意大利,最先去的就是佛羅倫薩,參觀了烏菲茲美術館。
第一次麵對如此非凡且數量眾多的美術作品,我感動萬分。我向諸神發誓,絕不評價任何一幅作品。我深深意識到藝術作品不應該聽別人的講解,而是應該自己虛心地去體會,從中悟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那麼,怎樣才能和作者進行心靈交流呢?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多地去欣賞優秀作品。後來我用了兩年時間,以意大利為軸心,遊曆了歐洲和中近東、北非。《米其林指南》也被我翻爛了。
就在我結束這次旅行之後,在一位相識的編輯建議下,我開始了寫作。我遵守了自己的諾言,對藝術作品不作任何評價。所以書中的主人公不是那些留下了作品的創作者,相反,主人公都是未曾留下過任何作品的創作者。因為趕上了文藝複興這一時代,因為趕上了中世紀價值觀蛻變而必須創造新的價值觀的時代,所以,無論是政治家還是經濟學家,都不得不成為時代的創作者,雖然他們沒有留下供我們今天可以用肉眼去欣賞的作品。創作者留下的作品無須別人論長道短。但是那些沒有留下任何可以用肉眼欣賞的作品的人,我想,了解他們不會一無用處。
就這樣,我寫作並發表了15部以上的作品,統稱為“文藝複興種種”。寫作就要學習,學了就要思考。寫畢業論文時我遇到了很多疑問,閱讀日本人寫的研究成果時碰到了許多我無法理解的問題,正因為大學畢業時的我把這些疑問一股腦兒地扔了過去,才讓參加答辯的老師們感到茫然不知所雲。所以我想,要解開這些疑問,必須閱讀相關史料,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住在意大利。
在學習、思考、寫作的過程中,隨著對文藝複興的了解越來越多,漸漸地,我感覺自己就好像生活在那個時代,那個西歐奠定的價值觀不斷蛻變的時代。我趕上了統治近代西歐的價值觀崩塌的時代,趕上了支配中世紀的基督教價值觀崩塌後的文藝複興人。他們為了創造新的價值觀,首先回歸的是古羅馬。我也要回歸,我要首先弄清楚古羅馬是什麼。於是我寫羅馬。鑒於上述原因,我對羅馬人抱有濃厚的興趣也是很自然的。
指導我畢業論文的三位老師都沒有去。坐在我前麵的一位教授和我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他說: